中华人民共和国司法部

黔东南州法援小“模型”撬动大“民生”

来源:法治日报 发布时间:2025-09-22 09:36
分享到 打印

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 王家梁

法治日报见习记者 胡特旗

法治日报通讯员 邹光学

  法律援助是法治社会建设的重要环节,是一项暖人心的民生工程。在少数民族聚居、法律援助需求大的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法援工作曾面临案件质量评估排名靠后、机构人员素质参差不齐、评估标准不一等挑战。为攻坚破局,黔东南州司法局自主研发法援案件质量评估大数据模型,以数字化小“模型”撬动兜底大“民生”。

  2025年3月,黔东南州司法局组建专班,应用贵州省司法厅公共法律服务管理平台数据,自主研发法援案件质量评估大数据模型。打通数据壁垒,基础信息同步省厅平台,实现“线上智能发现问题,线下精准良性干预”闭环。经试点,该模型于6月在全州17个法律援助机构全面铺开,成为案件办理质量提升核心引擎。

  针对传统评估定性为主、尺度不一问题,黔东南州司法局经过深度解析,形成覆盖刑事、民事、行政三类案件的多维指标体系,采用百分制负向扣分机制,智能评定“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四档。目前全州完成612件案件初评,其中优秀24件(占3.92%)、良好133件(占21.73%)、合格412件(占67.32%)、不合格43件(占7.03%),平均分74.51分,质量图谱清晰呈现。

  据介绍,该模型具有四大特点,一是破地域壁垒,立服务新态。组建146人“法律援助服务团”,打破地域限制,实施“派单+抢单”机制。二是破传统评查,立智能研判。探索本地大语言模型应用,规划硬件升级深化AI评查。三是破单兵作战,立协同机制。设立案件质量评审专家库10人,政府购买服务开展常态化线下评查。四是破部门局限,立联动格局。将法援成效纳入州级“一码评”,评估结果直报党委、政府主要领导并通报律师行业。

  该模型可即时生成全州及各县案件得分、等级分布、平均分等数据,精准定位高频扣分点。亮晒案件评查“成绩单”,同步相关部门及行业内部。评估结果与律师考核奖惩硬挂钩,质量差者约谈;“不合格”拒不整改的,不予发放办案补贴,并在年度考核中评为“不称职”,保障闭环管理。

  据介绍,黔东南州以法援小“模型”撬动大“民生”,是西部欠发达地区数字化提升公共法律服务质效的有益尝试。当地正努力克服硬件制约,持续升级模型,深化AI应用,以更优质高效的公共法律服务,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法治保障。

附件:

责任编辑: 朱剑
中华人民共和国司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