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司法部

浙江诸暨精心打造“老杨带小杨”调解人才培养模式

半年入门一年出师三年成才

来源:法治日报 发布时间:2025-07-01 11:23
分享到 打印

  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 王春

  法治日报通讯员 郦方家 黄铃

  前不久,年轻调解员张新忠接到村民电话,两户人家正为半垄菜园吵得不可开交。他立刻赶往村部,翻出分地底册,带上卷尺直奔现场,拉着两家人重新丈量、核对,不到两个小时,一场风波就平息了。

  谁能想到一年多前,第一次上场调解纠纷时,张新忠对着当事人大段背诵起民法典法条,结果被晾在了一边。

  这场蜕变的“钥匙”,正是诸暨市精心打造的“老杨带小杨”调解人才培养活动。

  诸暨市司法局党组书记、局长张建平向《法治日报》记者介绍说:“很多地区都在开展调解人才传帮带,但是我们想做实、做深、做细这项工作,特别是完成新生代调解人才的接续培养,真正达成‘半年入门、一年出师、三年成才’的培养目标。”

以老带新

解决人才断层

  “人民满意是一条走不完的路,‘枫桥经验’是我们年轻调解员要用一生去读懂的书。”这是已“出师”的“小杨”周淑倩在一次“小杨”学员座谈会上的感慨。

  作为“枫桥经验”发源地,诸暨也曾面临基层调解队伍“青黄不接”的隐忧:经验丰富的老调解员占比较高,而兼具调解技能和群众经验的年轻力量相对不足。

  为破解这一难题,2023年开始,诸暨创新推出“老杨带小杨”调解人才传帮带训培育模式:以“全国人民调解专家”杨光照为标杆,选拔17位技能精、口碑好的资深调解员“老杨”担任导师,并纵向从市镇村三级、横向从行业专业调委会中挑选“小杨”学员。

  诸暨按照“导师擅长什么、学员需要什么”原则精准匹配师徒,通过以老带新、推陈出新,手把手传授调解理念、实战经验和群众工作方法。

  2024年11月,诸暨市举行了首届“老杨带小杨”学员“出师”仪式,包括张新忠在内的41名“小杨”学员,从杨光照等资深“老杨”导师手中接过结业证书,正式“出师”。

  但这并非终点,紧接着,“小杨”学员便无缝衔接进入了“三年成才”长期培养计划,在持续的实践锤炼和跟踪评估中,向着能独当一面的目标迈进。

  截至目前,诸暨已累计培育新生代调解人才93名。

攻坚实战

从跟跑到领跑

  诸暨市司法局为“出师”的“小杨”学员搭建了清晰的成长阶梯:通过“三年成才”计划持续精进,对已“出师”学员明确学习任务、定期评估成长,确保能力稳步提升;在接续培养及二期活动中创新引入“飞行导师”制度——邀请资深法官、检察官、律师等外部专家授课,为学员拓宽视野、补充知识,弥补传统师徒制在特定领域的局限。

  从参加新时代“枫桥经验”理论与实践圆桌会,到为省社会工作人才项目赋能计划分享成长故事,诸暨市司法局安排已“出师”的“小杨”学员与国内高校名师、调解实务专家对话交流,不断巩固和深化培养效果。

  今年初,诸暨市司法局从已“出师”的41名“小杨”学员中特别遴选了从事调解工作3年以上且具有长期从事调解意愿的优秀人才,作为调解工作领军人才后备力量充实到各品牌调解室,形成“名师带名徒”的良性循环。

  这些潜力十足的学员,在“出师”以后,从协助处理常规纠纷走向攻坚克难的前沿,深度参与甚至主导化解积压多年、牵涉复杂、久拖不决的疑难复杂案件。

  首期“出师”学员、枫桥镇事业综合服务中心副主任许璐斐正是其中的典型代表。他在加入镇级调解团队后,迅速成长为能够独自直面最棘手矛盾的中坚力量。

  在导师的信任和支持下,许璐斐牵头成功推动13件沉积多年的疑难案件圆满解决。

  “逐案逐卷‘解剖’这些复杂案子,获得的经验深度和应对智慧,是常规调解难以比拟的。”许璐斐深有感触地说。

  这种在高压实战中锤炼出的真本领,让“小杨”学员真正完成了从“生力军”向“主力军”的进阶。

长效培育

从盆景到风景

  翻开诸暨市司法局的调解员成长档案柜,一份份特殊的“学籍卡”记录着调解新兵的成长轨迹。

  这份个性化成长档案从理论学习、调解实战等4个维度量化评估学员资质,即便是已结业的学员,仍处于持续跟踪评估体系中,由调解导师每季度对带教情况进行考核,属地党委政法委书记作为观察员参与随机检查,确保学员业务能力提升不留盲区。

  在激励措施方面,诸暨市每年开展“优秀导师”“优秀学员”评选,在给予表彰奖励的同时,也为优秀导师、学员在提升调解员等级、设立“名师工作室”、外出交流学习、各类先进典型推荐等方面提供支持和激励。

  数据显示,在“老杨”指导下,“小杨”学员已参与案件调解900余起,兑现各类经济损失赔偿(补偿)超3000万元,群众满意率达100%。

  这些曾经的学员,如今活跃在诸暨23个镇街和各大行专调委会,以法治化、专业化的新姿,为基层社会和谐稳定贡献力量。

  诸暨市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王琤告诉记者:“作为‘枫桥经验’发源地的年轻调解员,肩负着传承和创新调解智慧的天然使命。我们希望能够通过‘老杨带小杨’的实践探索,培养出更多兼具调解能力与为民情怀的新生代调解员,走出一条可复制、可推广的基层调解人才自主培养路径,为推动基层治理现代化提供诸暨样本。”

附件:

责任编辑: 白海涛
中华人民共和国司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