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627号
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 张驰 范瑞恒
“有前科吗?”这个简单的问题,成了陈萍求职路上最大的障碍。
经历过强制戒毒、社区康复治疗的陈萍,18次面试失败严重打击了她的自信。转机出现在第19次,派驻社区的戒毒民警协调社区为其准备了一份特殊的《社区现实表现材料》,详细记录了她社区康复的进展和日常良好表现。
这一次,她如愿获得了一份工作。
这样的故事,在天津并非个例。近年来,天津市戒毒管理局完善“一体两翼一辅”(巩固强化强制隔离戒毒的“主体”功能,完善优化戒毒康复、指导支持社区戒毒社区康复的“两翼”功能,拓展参与社区矫正的“辅助”功能)工作新格局,520名干警走出高墙、融入街镇,全链条参与涉毒综合治理、全流程协助社区矫正工作、全方位强化基层社会治理,覆盖市内16个社区矫正中心、258个司法所、98个指导站,闯出了一条“基层有需、戒毒有为”的职能延伸新路。
暖心救赎
“曾经我以为人生只剩寒冬,如今却在绝望处遇见春天。”这是青泊洼强制隔离戒毒所戒毒人员刘霞写在便笺上的心声。
青泊洼戒毒所四大队大队长李卿介绍,刘霞的改变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焦躁不安、情绪低落、抗拒治疗……2024年6月,刚进入青泊洼戒毒所的刘霞,成为管教民警眼中的“难题”。
怎么办?“用心用情。”李卿说。
一次偶然的机会,得知刘霞的父亲生病住院,四大队决定以此作为工作的突破口。
“闺女,爸等你回家。”2024年8月,青泊洼戒毒所的心理矫治室内,刘霞颤抖着接过民警递来的亲情电话时,泪水瞬间模糊了双眼。
这段跨越高墙的亲情连线,让刘霞感动不已。
同年12月,刘霞父亲病重的消息令其坐立不安。青泊洼戒毒所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制定刘霞外出探视应急预案,成立外出探视小组,开通“绿色通道”安排视频探视,协助完成手术签字流程。
在刘霞父亲生命最后的时间里,李卿和同事们轮流值守,确保刘霞陪伴在其父亲身边。
“我一定要戒掉毒瘾。”刘霞在父亲遗像前立下誓言。
“她的情绪波动曲线就是我们的工作指南。”管教民警张雨萌介绍,心理沙盘室记录着刘霞内心从破碎到完整的蜕变轨迹。
不仅如此,青泊洼戒毒所还在戒治文化上下功夫,结合“家国情”“孝亲情”“善友情”三情教育,充分发挥传统文化的价值引领作用,切实帮助戒毒人员树立健康向上的人生观、价值观。
近日,刘霞在青泊洼戒毒所开展的“非遗传承促戒治”活动中,与狗不理包子制作结缘,揉面、捏褶的专注过程让她重拾生活信心,烟气升腾间,她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跟踪帮扶
扫码、录入、归类……夏日,天津某社区的快递驿站里,35岁的林阳熟练地分拣着包裹。
殊不知,这个每天忙碌在货架与快递车之间的“驿站老板”,曾在毒品的泥沼里沉沦了5年,如今他用双手重新编织出属于自己的生活经纬。
“找一份工作补贴家用,社会上的招聘对‘吸毒史’3个字格外敏感。”这是2021年强制隔离戒毒结束的林阳,遇到的现实困难。
板桥强制隔离戒毒所派驻东丽区军粮城街道社区戒毒社区康复工作指导站民警孟祥宇为林阳提供了一个难得的机会:“社区有个快递驿站正在招合伙人,你要不要试试?”
林阳婉拒:“我没有这方面的业务能力,恐怕干不好。”但孟祥宇没有放弃,他和社工联系专业机构,为林阳提供了为期一个月的物流管理培训。
就这样,林阳成为快递驿站的一员,从快递分拣规则到客户沟通技巧,孟祥宇见证着他的迅速成长。
“记得第一次送错包裹,客户骂得很难听,我蹲在楼梯间差点想放弃。”林阳说。
“连毒瘾都能戒掉,这点委屈算什么。”得知此事的孟祥宇第一时间送上安慰。
此后,林阳每天凌晨5点就到驿站整理包裹,为了记住小区住户的分布,他手绘了20多张“投递地图”。2022年,林阳用积蓄盘下了整个驿站,口碑越来越好。
现在,板桥戒毒所派驻民警总会在林阳需要的时候帮上一把。“有效的衔接帮扶和后续照管能确保戒毒康复治疗的连续性、实效性,助力解戒人员过上正常生活,这是对我们工作的最大认可。”板桥戒毒所副所长周欣说。
润物无声
“孩子状态很好,学习成绩有提升。”得知当事人的具体情况,港南强制隔离戒毒所“春雨工作室”民警王爱文欣慰地说。
“春雨工作室”是港南戒毒所为深化青少年毒品预防和心理健康教育,为后续照管人员、社区矫正对象等提供普法宣传、禁毒教育、就业指导的综合服务平台。
2024年11月,社区康复人员陈斌向“春雨工作室”求助,反映其刚升入高中的女儿出现厌学倾向。
接到求助后,王爱文和同事到校开展调查,通过多方沟通剖析其行为背后的心理状态,确定厌学问题根源。
其间,王爱文和同事既对陈斌开展家庭教育指导,就改善家庭沟通提出专业建议,又通过10余次心理疏导与女儿建立信任关系。
经系统性干预,陈斌女儿学习状态良好,家庭关系改善。
这是戒毒民警派驻社区发挥作用的一个缩影。港南戒毒所所长张建新说,要持续发挥专业优势和资源优势,抓好源头预防和矛盾化解。
近年来,天津戒毒系统积极融入基层社会治理,构建“联络站顶层指导、后续照管小组沟通衔接、派驻社区指导站实施照管”的三级工作体系,实现了解戒人员出所衔接、后续照管、分类管控、就业帮扶等全闭环管理。
不仅如此,天津戒毒系统重点做好青少年、强制隔离戒毒人员、社区戒毒社区康复人员等群体的普法教育,助力织密全市禁毒“安全网”;与高校及社会公益组织共建心理咨询或戒毒康复工作室、与被派驻单位在各学校共建禁毒戒毒宣传教育阵地,以警务“小窗口”服务群众“大视角”,为实现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赋能增效。
“这些努力不仅挽救了个体,更为社会和谐注入了温暖力量。”天津市戒毒管理局相关负责人说,未来将继续深化戒毒职能延伸,为更多迷失的灵魂点亮前行的灯塔。
(文中戒毒人员均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