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司法部

安徽白湖监狱管理分局创新民警成长机制

来源:法治日报 发布时间:2025-05-19 16:42
分享到 打印

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 李光明

法治日报通讯员 张 华 董留洋

  近年来,安徽省白湖监狱管理分局(以下简称白湖分局)党委紧扣“革命化、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建设目标,以“全警全周期培育”为抓手,创新构建覆盖入职、成长、提升、传承的全链条培养体系,形成民警从入职到退休全警全周期培育格局,全力锻铸对党忠诚、服务人民、执法公正、纪律严明的监狱铁军,为现代化监狱建设提供根本保证。

  “双导师制”破解新警入职难题

  面对青年民警职业发展面临“本领恐慌”“角色适应”以及“社交压力”等多重挑战,白湖分局党委始终以“政治铸魂+业务赋能”双轮驱动为核心,构建“双导师制”人才培育体系,形成“日常跟踪+动态评估+激励约束”闭环管理,为每名青年民警配备业务导师和思政导师,既授“执法经”,更传“忠诚心”。思政导师侧重党性锤炼与职业精神培育;业务导师则从“岗位能手”“业务精兵”中选拔,聚焦规范执法与实战技能传授。

  “通过‘双向选择+组织调配’方式,为青年民警量身定制‘一人一策’精准培养,实现青年民警从‘职场新人’到‘业务尖兵’的快速成长。”白湖分局党委书记、政委魏振宇说,“双导师制”实施以来,已有200余名青年民警成长为业务骨干,培养了一群专业精湛、本领过硬的精兵强将,锤炼了一支对党忠诚、服务人民、执法公正、纪律严明的监狱铁军。

  据了解,白湖分局建立了长效化推进机关和基层轮岗交流,常态化选拔一线青年民警到狱政、刑罚、政工、纪检等业务部门跟班学习,打破个人“舒适区”,激发民警“新潜能”,力促队伍“活起来”。

  “青柳工程”搭建民警成长舞台

  作为监狱事业发展的“源头活水”,青年民警的培育工作始终是监狱事业薪火相传的基石。

  近年来,白湖分局以“青柳工程”品牌为抓手,构建“思想引领、实战赋能、暖心护航”三维培养体系,紧扣“实战、实用、实效”导向,以“季度技能擂台赛”检验执法规范化水平,以“情景模拟处置”提升应急处突能力,以“大数据建模比武”激发智慧警务创新活力,为青年民警搭建起全周期成长舞台。

  白湖分局成立了“青柳志愿服务队”,300余名青年民警全年累计开展社区普法、扶贫助困等活动50余次;打造“青柳夜校”品牌,业务培训、拓展训练、球类友谊赛等活动持续为青年民警职工的成长增添动力,展现出生机勃勃的警营新气象。

  “从滩涂荒地到平安绿洲,从嫩芽新抽到亭亭如盖,‘青柳’品牌见证着白湖青年民警的成长轨迹。”白湖分局党委副书记、局长黄继军说,将持续深化品牌内涵,让更多青年民警在“青柳”沃土上扎根生长,为守护社会公平正义贡献青春力量。

  “精品课堂”赋能全警能力提升

  “柳树能够在经历过多次蓄洪的大圩里茁壮成长、破土成林,我相信,白湖的民警也一定可以在艰苦环境中淬火成钢。”在精品课堂上,退休民警张林方向百余名民警深情地回顾起白湖分局70多年来的历史。

  白湖分局以警察训练中心为主阵地,实行季、月、周“精品课堂”培训制度,构建起“教、学、练、战”一体化培养体系,通过全员全程全方位培训,助力全体民警职工政治素质、业务能力、工作作风、精神状态全面提升。依托“白湖学苑”平台,白湖分局积极打造以贴近基层、结合实战为特色的“白湖小课堂”培训品牌,开发“智慧监狱建设”“拓展训练进监”等一系列精品课程,特邀党校专家、业务骨干讲授政治理论、监管实务等,实现全员全警全训。

  学员们纷纷表示,将继续走好“赶考路”,当好“答卷人”,切实把学习成果转化为监狱工作强大动力,为白湖分局高质量发展发光发热。

  从新警入职扣好成长的“第一粒扣子”到荣退民警走好“最后一公里”续写担当,白湖分局构建的全警全周期培育机制,恰似精密运转的生态系统,实现了人才培养的闭环管理与良性循环,必将为新时代监狱事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附件:

责任编辑: 朱剑
中华人民共和国司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