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赵国利 通讯员 郑兴林
4月13日一大早,顶着淅淅沥沥的小雨,黄美波走出办公室,今天的任务是检查医院的疫情防控物资,这已经是多日以来养成的工作习惯。
“除了医护人员,防控物资也不能忘了发给医院的保洁、安保人员。”“物资去向一定要清晰明了,要让每一只口罩、每一笔捐赠用在抗疫的‘刀刃上’。”黄美波一边仔细查看账目,一边叮嘱大家。
黄美波(右一)到医院预检分诊台督查工作
黄美波,重庆市公共卫生医疗救治中心纪委书记。他所在的这家医疗机构,是重庆市唯一的三级传染病专科医院、重庆市传染病诊断及治疗权威机构,作为主城区集中定点医院,收治确诊病人最多、危重症病人最多。面对来势凶猛的疫情,他带领同事奋战在一线,连续工作70多个日日夜夜。翻开这段时间的记事本,每天都记录得满满当当。
早上7点,中心纪委碰头会;8点,市公卫中心疫情研判会,强化监督要求,安排有关工作;10点,到各部门巡查督导,检查抗疫物资账目、发放情况;下午4点,医院党委书记现场办公会,提交当天督查发现的问题,督促相关部门整改;晚上,到集中隔离点监督检查……
“疫情之下,纪检干部虽然不能直接去治病救人,但同样可以发挥监督保障作用,守好每一批抗疫物资、每一笔捐赠,甚至一只口罩、一件防护物品。”
在疫情日趋严重的那段时间,市公卫中心紧急启动了隔离病区改造。如何快速完成工程,又不发生违规现象,成了黄美波最操心的事儿。
“越是情况紧急越不能麻痹大意,特别是对材料和设备的采购,一定要按规矩,决不能让违规行为发生在‘应急处置’上……”70多天来,黄美波带着4名纪检干部,坚持事前提醒、事中监督、事后督查,主动上门、靠前监督,紧盯每一个环节,督促每一个部门,不放过每一件小事,为的就是确保数千万的应急资金都用在“刀刃”上,176批次捐赠物资都账目清晰、分配合理……
特殊时期,物资和人工短缺成为常态。有的同事会因为找的工人又来不了,急得跳脚;也有的同事会因为采购的设备迟迟不到,睡不着觉……每次遇到这种情况,黄美波都会和同事们谈谈心,缓解他们的焦虑情绪。“监督工作要有力度,也要有温度。”黄美波一直坚信。
经过一段时间的坚守,全体干部职工顶住压力,终于扛过一关又一关,实现患者的“零死亡”和医务人员“零感染”。
疫情虽然告一段落,但是,黄美波和同事们的监督却丝毫没有放松。“黄书记,这边存放的是最新采购的应急物资。”“这是捐赠情况的登记表,后附了明细和收据。”没给自己留下什么休息的时间,黄美波一大早又到一线了解近期物资和捐赠情况。“越是到最后,越要保持高度警惕,才能守住来之不易的战果。”他勉励大家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