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由樊晓江技能大师室研制的“大系统水压泵站”首次在衡山坞内船上进行液货管系泵压试验,7路液货管系统串联后进行打水泵压检漏,3人仅用2小时即完成接线、打水、打压交验工作,设备智能稳压、一键启动,无需人员监护。船方检验人员看到该设备如此快速地注水、起压、稳压,对樊晓江连连称赞。而在此前,相同的工程用原始的泵站液货系统7路管系泵压至少需要5人一周时间才能完成。
1994年,樊晓江从中船澄西技工学校毕业,成为中船澄西船舶修造有限公司的一名钳工。
当别人还在适应工作环境的时候,樊晓江就已经如鱼得水,因为他在毕业前就有了丰富的实习经历。实习的时候,他总是主动跟着老师傅们在船上跑,对船上的主机、发电机、各类泵浦等设备都熟稔于心。有一次,师傅们在修理一个排气转阀时,总是出现误差,修了多次也修不好。樊晓江便跑回宿舍,翻开教科书,认真研究这个转阀的工作原理,最后提出了合理改进建议。工作多年,樊晓江始终认准一个理:成就事业,需要的是动手,而不是动嘴。正是这种专注和勤奋,使樊晓江攻克了一个又一个难题,成为中国修船界为数不多的船舶特级钳工。
液化石油气船,简称LPG船,它的特殊用途对其修理技术提出了许多特殊要求,尤其是甲板液货泵、PV阀和液货汽化再回收系统更是修理工作中的难点。以往,LPG船修理基本由韩国、新加坡的修船企业垄断,国内修船企业几乎没有做过这方面的业务。樊晓江带队研究LPG船修理工艺,形成了LPG船修理的一整套工艺规范、作业指导书、修理调试作业指导书,为LPG船修理业务开辟了道路,LPG船修理正日益成为中船澄西乃至中船集团修船一个响当当的品牌。
有一次,公司接了一项新业务,要将24000吨化学品船改装成25000吨自动化程度很高的自卸式散货船。该船机舱空间狭小,改装设备量大,许多新加装设备与老系统接口不配套,加上部分系统原理图缺失,改装项目技术难度毫不逊色于新造船的设备安装及调试。樊晓江迎难而上,紧紧围绕保船期、缩坞期、降费用的工作主线,积极动脑筋想办法。在艉侧推马达底座定位中,他改变传统思路,用简单的方法给底座定位,既保证了坞期,还通过自己手工拂磨底座平面省去了外协镗削加工费用。在主机轴系负荷调整中,他以主机为基准,经过多次调整计算,避免了因主机移位而发生的船期延长。在舵机改装换新工程中,他合理调整施工流程,缩短坞期,对施工工艺早消化、早策划,提前准备工具工装,节省了外协镗孔费用。最终该轮船改装工作非常圆满,航行试验一次成功。
樊晓江结婚当天,著名的航天远洋测量船——远望4号进厂中修改造。为了完成远望4号的中修改造任务,樊晓江新婚第3天,就一头扎进工作,连续奋战了144天。他负责修理的柴油发电机组全部一次启动成功,所有试验一次性交验合格。因为樊晓江技艺精湛,领导多次点名要求他远赴太平洋、印度洋执行远望4号的保驾护航任务。
在一次出海执行护航保驾任务时,樊晓江和官兵们遭遇了暴雨和十二级狂风,巨浪打在船板上就像大锤敲击着钢板,全船80%的官兵都晕船了。6名保驾人员也倒下了,大家心里都很害怕。这时,1号主机柴油回油总管爆裂,机舱里响起了警报声。樊晓江知道,此时的海况,一旦主机停工,后果不堪设想。他顾不上晕船,挣扎着起来,带领保驾团队投入抢修。经过四五个小时的抢修,险情终于排除了。当时,船上的官兵们都被深深地感动,大家竖起大拇指说:你是我们所见过最坚强的护航人。
樊晓江卓越的专业技能在业内声名远播,曾有外企高薪聘请他为管理人才。面对诱惑,樊晓江初心不改:“中船澄西为我提供了成长成才的舞台,我不会离开这里的。作为一名船舶特级钳工技师,我的优势不在管理,而在技术,只有在解决技术问题中才能真正体现我的人生价值。”
秉持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樊晓江带领“无锡市技能大师工作室”、公司“劳模工作室”,积极开展技术攻关、中小型技术创新以及新工艺工法的推广应用,成为船舶钳工领域不可多得的领军人物。他带领的QC小组,被评为全国优秀质量管理小组,他本人也被评为江苏省劳动模范、中央企业优秀共产党员、中船集团技术能手。(本报通讯员 章晓红 朱菊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