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有什么困难吗?疫后政策落实了吗?”接到去北京参加全国抗疫表彰大会的通知时,赵雷正在仙桃市走访企业的复工复产情况。
34岁的赵雷,是湖北省纪委监委第一监督检查室的一名三级主任科员,也是此次受表彰的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中的一员。在武汉疫情防控任务最艰巨、物资最匮乏的时期,赵雷连续68天仅凭一只口罩冲锋在最危险的华南海鲜市场、雷神山、火神山医院、社区卡口等一线战场实地开展监督检查,保障疫情防控各项部署和措施落实落细,为抗击疫情伟大斗争提供坚强保障。
1月23日凌晨,赵雷看到了武汉“封城”的通告。原本已经带着妻儿回到昆明老家准备过年的赵雷,一颗心瞬间被武汉的疫情牵住了。他所在的第一监督检查室负责武汉市疫情防控监督工作,武汉市是疫情的重灾区,防控监督压力可想而知。眼见武汉抗疫告急,赵雷解除医学观察后,主动向组织请战,想尽快到一线去。可当时通往武汉的一切通道均已封闭,如何顺利返汉,成了摆在赵雷面前最大的难题。情急之下,他决定“赌”一把,先是买了从昆明到长沙硬座火车票,想先到长沙再想办法转到武汉。上车后,他第一时间找到列车长请求途经武汉时暂时停靠:“我来武汉参加抗疫工作,麻烦经过武昌的时候让我下车吧!”
从走出车门的那天起,赵雷就像上了发条一般,没有休息过一天,调查方案起草、问题线索核查、问题督办督查、撰写情况报告……疫情防控部署到哪里,监督检查就跟进到哪里,他的身影就冲锋到哪里。
从最开始的“互联网+核查”肺炎疫情防控问题督办到火神山、雷神山医院民工返乡问题,再到华南海鲜市场相关人员调查,这些工作都是来得急、责任重。赵雷和同事们常常一头扎进厚厚的报表和材料,逐一分析研判,一看就是十几个小时。为了尽快核清问题,一天打几十个电话,连续跑公安、卫生、医院、社区等多个部门和单位也是常有的事。
2月15日,武汉大雪。为调查核实武汉市武昌区确诊人数、是否做到应收尽收、病人转运过程中有无失职渎职行为等情况,赵雷冒着风雪来到黄鹤楼、中南路、粮道街等6个街道15个社区,逐一谈话了解情况,每天调取各类表格400余页,一连4天加班至凌晨2点,用最快的速度把相关事实和数据全部核清,却没有发现脚上悄悄生出了冻疮。
“做好疫情防控监督,是我们纪检监察干部的重大政治任务,也是对做到‘两个维护’的重大实践检验。”赵雷说,我们每天都在与时间赛跑,脚伤了会恢复,但党中央“应收尽收、应治尽治”落实不力,却影响着一条条生命、一个个家庭。
3月14日,赵雷受命核实一名疑似因新冠肺炎死亡人员的详细情况。当时,武汉地区现存确诊病例近万人,形势十分严峻。赵雷深入江汉区、江岸区等街道和社区,了解到死者生前常年卧病在床、生活不能自理、独自生活等情况。
“我们这里是老旧小区,卫生条件差,前期确诊病人多,目前也没有防护服,你还是不要去了,让社区工作人员现场给你拍几张照片就可以了。”街道的干部说道。
作为一名长期在办案一线的纪检监察干部,赵雷深知,仅凭社区干部介绍情况是不行的,必须实地查看,掌握第一手资料,才能探明逝者的真正死因。
“死者是不是感染新冠肺炎去世?”“会不会传染给我?”“家里还有老人孩子怎么办?”这些问题,赵雷根本没有时间去想,也从来无暇顾及。冒着被病毒感染的风险,他戴上用酒精浸泡的口罩和一次性手套,深入死者家中,仔细地查看了房间里病历和药品,不放过一个细节。随后,他又隔着防盗门,挨家挨户敲门,与死者周围的邻居谈话,以便了解真实情况。第二天,他又马不停蹄来到新冠肺炎定点就诊的武汉红十字会医院、武汉市中心医院调取死亡人员就医的书证材料,仅用了2天时间就查清死者未曾感染新冠肺炎。
“他关键时刻豁得出去,冲得上来。常常是5+2、白加黑地干,连大家一日三餐都是他抢着去食堂拿回来的,把危险抛之脑后。”回想到那段难忘的时光,省纪委监委第一监督检查室主任方向像是打开了话匣子。
因长期熬夜加班,方便面成了充饥的主食。多天之后,赵雷胃溃疡反复发作,又无法就医治疗,他就把止痛药、消炎药、藿香正气丸混在一起吃。
3月6日,赵雷接到武汉市防疫指挥部执行核查任务。为赶进度,赵雷忍着疼痛,白天忙着谈话,晚上整理笔录、撰写报告,研究第二天的谈话内容。疼得厉害的时候,他就简单地喝一口热水。回忆起这一幕,同事们都不由赞叹:“这年轻干部,有股子‘狠’劲!”
疫情期间,赵雷完成重大问题线索核查15件,完成各类问题督办督查60余次,调取证据200余份,谈话100余人次、制作笔录50余份、撰写各类报告20余篇。面对“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这沉甸甸的成绩与荣誉,赵雷坦言,自己只是众多抗疫干部中的一个代表,要把荣誉珍藏起来,化作更加努力干事创业的决心,为纪检监察事业多做贡献。(湖北省纪委监委 易杰 杨宏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