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 | 报国之心矢志不渝
发布时间:2023-03-01 10:46:00 【我要纠错】 【字体: 默认 【打印】【关闭】

孙家栋,“共和国勋章”获得者。(制图:李芸)

  王李彬

  一生航天情,满腔报国志。在中国航天事业的璀璨星河里,有位航天大家的名字从未停歇地闪烁着光芒。他是我国人造卫星技术和深空探测技术的开创者之一,被称为中国航天的“大总师”;他的名字与我国航天史上诸多个“第一”紧密相连:第一颗导弹、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第一颗北斗导航卫星、第一颗探月卫星……他就是从事航天工作60余载,2019年被授予“共和国勋章”的孙家栋。

  一个人的价值追求,因为自觉与国家需要和民族命运相结合而愈显崇高;一个时代的气质品格,因为千百万人以身许国、无私奉献而光芒万丈。回顾个人职业生涯,孙家栋用一句话总结,那就是热爱祖国、无私奉献。正如“感动中国2016年度人物”写给他的颁奖词——“少年勤学,青年担纲,你是国家的栋梁。导弹、卫星、嫦娥、北斗,满天星斗璀璨,写下你的传奇。年过古稀未伏枥,犹向苍穹寄深情。”从少年时梦想修大桥,到前往苏联学习航空发动机专业;从回国之初研制导弹,到与卫星结下不解之缘,孙家栋的人生经历多次转折,但他的爱国情怀、报国之心从未改变,他始终把个人理想与祖国命运融为一体,把国家和人民的需要作为奋斗方向。

  惟其艰难,才更显勇毅;惟其笃行,才弥足珍贵。2019年1月,“嫦娥四号”探测器成功实现人类首次月球背面软着陆,世界瞩目。在此15年前,当国家启动“嫦娥一号”探月工程时,已经75岁的孙家栋毅然接下首任探月工程总设计师的重担。不少人在这样的年纪已选择功成身退,他却冒着风险再次挑起大梁。对此,孙家栋只有一句话:“国家需要,我就去做。”2007年11月,“嫦娥一号”顺利进入环月工作轨道。当时的电视镜头捕捉到一个感人瞬间:在北京航天飞行指挥控制中心,当大家从座位上站起来,欢呼雀跃、拥抱握手时,孙家栋却独自走开,背过身去用手绢默默擦掉眼泪。

  人无精神不立,国无精神不强。精神的力量是无穷的,一个人唯有在精神上立得住、站得稳,才能信心满怀、步履坚定,才能从容应对风险挑战、凝心聚力干事创业。孙家栋在《航天精神薪火相传》一文中写道,“这么多年来,我一直有一种强烈的感觉:搞航天、干事业,既要靠物质的力量,更要靠精神的力量。航天精神是伟大的精神,蕴含着无穷的力量。”正是秉持“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载人航天精神,孙家栋以强烈的使命感责任感,几十年如一日地奋战在科研一线,为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呕心沥血,创造了中国航天史上一个又一个奇迹,上演了中国航天事业一个又一个“宇宙级”的精彩。

  繁霜尽是心头血,洒向千峰秋叶丹。曾经有人问孙家栋:“航天精神里哪一条最重要?”“热爱。”他不假思索地回答,“航天精神的核心是热爱国家、热爱民族,热爱我们的航天事业。”“如果你不热爱,就谈不上奋斗、奉献、严谨、协作、负责、创新。”因为爱得深沉,所以甘洒心血,所以奋斗不止。上世纪70年代,孙家栋带领团队研制我国第一颗返回式遥感卫星,发射时出现了意外。震惊过后,孙家栋带着大伙儿在冰天雪地里把大片的沙漠翻了一尺多深,拿筛子把炸碎的火箭卫星残骸筛出来,最终找到失败原因。一年后,一颗新的卫星腾空而起。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新时代新征程,当学习先进典型,传承爱国奉献精神,踔厉奋发、笃行不怠,在本职岗位上建功立业,跑出新时代的好成绩。

来源: 中国纪检监察报 (责任编辑:王佳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