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大人:
你信谈到咱们卖给国家余粮七百斤,这是应当的。国家正在建设之际,特别是重工业建设需要更多的资金和粮食供应,解决工厂工人和国家军队的需要,起到一定的保证。现在这样做,今后更应该继续积极做下去。
又谈到地土入了社啦,下年有好处。你这话说得很对……增加生产,多打粮食,增加收入,改善生活,才是长远幸福生活的美满社会。所以以后在农业生产方面集体劳动、克服保守和狭隘思想,提高社会主义和爱国主义思想。
不但自己这样做,更应该起些带头作用,因为咱家有参加国家工作的人,因此不能落后于别人。要告诉发则、狮则、岱海、小存、登云等提高觉悟,很快参加合作社……要合乎社会前进的要求,响应国家一切号召才是对的。
这封家书是在四川工作的李振华,1955年收到父亲从山西老家的来信后写的一封回信。当时正值国家实行农业集体化政策,号召农民加入农业合作社。老人对有些事情想不通,李振华在信中开导他,并劝家里人提高觉悟,积极进步。
这样的劝勉在革命家书中并不少见。在四川省泸州纳溪县政府工作的党员李骝先在给其父写的家书中曾对其提出要求:换脑筋,学习新社会的理论,使思想不会落人之后,同时站在革命军人家属的立场上,一切为穷苦的劳苦大众着想,服从与拥护政府法令、措施,并向邻友和各界人民进行宣传解释工作,全力支持全家从事生产、劳动,或参加政府各项工作,为人民服务。
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社会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思想觉悟的提高由党员干部扩大到人民群众,从制度到思想被全面改造,各个战线、各个群体的自觉性、积极性被广泛调动起来,像一条条毛细血管盘活了新中国的肌体。
为了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全国工人们都在出力气,想办法增产节约;农民该做些什么呢?农民对国家的大功劳,就是供给国家粮食和其他农产品,特别是粮食最重要。为了国家工业化,就必须这样做;为了把农业一步一步地改造成社会主义的样子,也必须这样做。经过国家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宣传教育,加上粮价的合理调整,农民纷纷把余粮卖给国家,支援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
“一五”期间,面对旧中国从未见过的大规模工业化建设,新中国的当家人们利用有限的资源,办成了许多前人无法完成的大事。在那个火红的年代里,在纵横960多万平方公里的神州大地上,到处回响着的机械轰鸣声、劳动号子声和工具碰撞声,交织成一曲豪迈昂扬的奋斗者之歌。从一穷二白到捷报频传,中国人上下同心、奋勇争先,为社会主义建设大业奠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