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故事 | 倾囊为革命
发布时间:2022-07-08 16:20:00 【我要纠错】 【字体: 默认 【打印】【关闭】

  张丁材

  1941年7月,中共中央北方局决定,冀鲁豫区与鲁西区合并,成立新的冀鲁豫区党委、军区和行署。9月,段君毅任行署副主任。1942年后,段君毅历任冀鲁豫第二、第八地委书记兼军分区政委等。

  提起段君毅,在鲁西可以说是无人不知。段君毅家原本是濮县、范县交界处一个殷富之家,其父段子敬是当地贤达名流,思想开明,在和共产党人的接触中,深受影响,对革命由同情转为坚决支持。为了支持抗日武装,段子敬变卖土地,购买马匹等物资,支援抗战。

  1942年,鲁西北遇到特大旱灾,群众和部队、机关的生活、供应遇到空前困难。在这种严峻的形势面前,段君毅和同志们做了大量工作,保障部队战斗力。

  段君毅不愿再加重群众负担,但又不能让在抗日战场上与敌人血战的八路军战士受冻挨饿。于是,他打起了自己家的主意,瞒着父亲悄悄卖掉了70亩土地,给军队作了军饷。

  1943年春节,段君毅又说服父亲,倾其所有捐出粮食,让灾民度荒。

  春节过后的一天,阳光融融,十里八乡的群众感激段君毅一家帮助大家渡过难关,要庆贺一番。段君毅听说后,马上赶回去说:“我只是尽了一点义务,不能劳民伤财,盛情我领,不能庆贺。”

  后来,1947年,晋冀鲁豫野战军在范县白衣阁召开团以上干部大会,刘伯承、邓小平见到段子敬,向他谈起此事,段子敬表示:“区区小事,不值一提,儿子做得对,比我强!”

  工作中,段君毅经常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他坚持实事求是,从来不搞花架子,注意调查研究,对群众体贴入微。

  1942年12月,段君毅任冀鲁豫第二地委书记不久,发现地委驻地颜村铺村的土地质量差,影响农业产量。他深入调查,发现这里的土壤是上淤下沙,下小雨时上面结成硬泥皮,下大雨时水又从沙底漏掉了,保不住墒。段君毅与老农促膝长谈,了解到上淤下沙的土壤不好,上沙下淤的土壤也不好,而半沙半淤的土壤才是好土壤。

  段君毅想把淤土和沙土来一次大掺和,让贫瘠的土地变成肥沃的土壤。他将自己的设想在第二地委领导班子会议上提出后,得到大家的一致赞同。

  但是,1942年是华北地区特大灾荒年,党政军干部和战士们的口粮,每日每人仅半斤粮或去油的豆饼,以大家的精力、体力条件,搞大深翻土地,确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段君毅认为,这样的大工程,在当时的条件下,虽然困难重重,但必须克服。军队行军作战任务虽重,可是人多,挤出时间,一人挖一锨就是一大片。

  于是,他带领部队搞深翻土地。段君毅每次深翻,总是挽起裤脚甩开膀子大干。干部、战士也不甘落后,你追我赶,土壤就这样一锨锨地翻挖出来了。

  1949年2月,段君毅任第二野战军后勤司令部司令员兼政治委员。他采取因地制宜、上下配合、群策群力等有效措施,积极筹备渡江作战所需的船只和军需,保证“要粮有粮、要人有人、要船有船”,为完成“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作出了积极贡献。

  革命已经成为历史,但革命的精神永世长存。段君毅一生革命,一生战斗,他们父子齐上阵毁家纾难为革命的故事,至今读来仍令人动容。

来源: 中国纪检监察报 (责任编辑:杨翠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