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要因势而谋 科学应变
访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评价研究院研究员吴波
发布时间:2020-07-28 10:13:25 【我要纠错】 【字体: 默认 【打印】【关闭】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王雅婧

  问: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上指出“依靠改革应对变局、开拓新局,坚持目标引领和问题导向,既善于积势蓄势谋势,又善于识变求变应变”。如何理解“积势蓄势谋势”与“识变求变应变”的内涵及二者之间的关系?

  吴波:“积势蓄势谋势”的关键词是“势”。在物理学意义上,势是一种能量。这一要求包含了“势的积累”和“势的运用”两个相互联系的内容。势的积累,指进一步壮大自己,强调“最重要的还是做好我们自己的事情”。势的运用,则是要求我们要站在全局高度,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和方法,分析研判世界历史进程的变化,谋定而后动,强化顶层设计,大力推动全方位、深层次的改革,做到因势而谋,顺势而为。“识变求变应变”的关键词是“变”。在改革发展的进程中,形势在变、任务在变、工作要求也在变,这要求我们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有针对性地部署推进关键性改革。

  将“积势蓄势谋势”和“识变求变应变”放在一起,指明的是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形势,我们不仅要争取主动,也要有足够的智慧、实力来争取主动。始终保持战略主动权,立足大局、提前谋划,继续将改革推向前进。

  问: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发挥好改革的突破和先导作用。在您看来,现在有哪些问题是改革的关键,我们如何扭住这些关键?

  吴波:“紧紧扭住关键”是习近平总书记运用辩证法提出的改革方法论原则,强调改革要聚焦关键性问题及其关键性环节,突出重点。

  聚焦关键性问题,是指我们的改革要向重点领域发力。我国的改革是由问题倒逼而产生,又在不断解决问题中得以深化。我们常说改革要坚持“问题导向”,在我看来,发展是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所以经济体制改革仍是我们全面深化改革的一个关键点,其核心问题是如何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针对这个关键性问题,今年5月我们出台了《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新时代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意见》,提出国企改革、公平竞争、要素市场化配置、宏观经济治理、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制度、制度型开放、法治体系建设等七个关键领域的改革举措。所谓关键性环节,是指某个领域中具有重要影响作用的一些关键点。比如,学术评价体系在文化和科技事业的发展中具有指挥棒和风向标的作用,无疑是其中的关键环节。党的十九大以来,有关部门紧紧扭住这个关键环节,出台了一些相关制度。近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又审议通过了《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

  “关键”强调改革要注重重点论,“紧紧扭住”强调的是要有钢牙啃硬骨、重拳破沉疴的改革勇气和力度。紧紧扭住关键,要坚持从具体问题抓起,要着眼于解决发展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尤其是群众关心的、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的热点、难点,确保改革贴近实际、精准发力、落到实处。

  问:当前,我国改革已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为什么这样说?与以往相比有哪些特点?

  吴波:当前,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和各种周期性、结构性和体制性因素互相交织叠加,改革的复杂性、敏感性、艰巨性更加突出,这是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的基本标志。中国的改革总体上呈现出一个先易后难的渐进过程,说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也可以理解为一种形象的比喻。经过40多年改革,剩下的大都是积存多年的顽瘴痼疾,改革进入了进一步触及深层次利益格局的调整和制度体系变革的新阶段。在这个阶段,改革涉及的面越来越广,每一个方面也不是单独存在的,往往是“牵一发而动全身”。所以,与以往相比,全面深化改革不是某个领域某个方面的单项改革,而是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部署。

  习近平总书记说过,在深化改革问题上,一些思想观念障碍往往不是来自体制外而是来自体制内。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也使得全面深化改革和全面从严治党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党的自我革命凸显,是新时代改革与以往改革相比呈现出的突出特点。利益固化不仅成为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的突出表征,也成为凝聚改革共识的最大障碍。将改革理解为一场革命,既包含社会革命,也包含党的自我革命。通过自我革命凝聚改革共识,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构成深化改革的一大基础性任务。

  问: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强调,要提前谋划“十四五”时期改革工作,更加注重制度和治理体系建设,更多解决深层次体制机制问题。这为下一步的改革工作提供了怎样的方向和思路?

  吴波:“十四五”时期改革工作的提前谋划,既是改革过程衔接保持连续性的基本要求,也是进一步深化改革的根本要求。改革是一种手段,就其目的而言,是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让这一制度的优越性得到充分彰显。所以,我们进一步深化改革,要更加注重制度和治理体系建设,将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

  当前,我国的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都在不断完善,但进入“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各方面的发展将对我们的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建设提出更高的要求,人民群众也会有更多的新期待。再加上目前我们还有许多深层次体制和机制上的问题需要解决,制度的执行力也还需进一步加强,这都要求我们在下一步的改革中能够加强系统设计、抓好改革落实,推进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

来源: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责任编辑:杨翠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