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陈昊
乌梁素海地处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前旗境内,位于欧亚大陆鸟类迁徙的主要通道上。近年来,通过生态补水,乌梁素海水域面积扩大,水体水质改善,已由过去的整体劣五类水提高到现在的部分四类水标准。图为无人机拍摄的乌梁素海。
新华社记者 连振 摄
从天吉泰机场出发,在一望无际的河套平原上向东驱车100多公里,来到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最东边的乌拉特前旗,便是乌梁素海的所在地。
乌梁素海,蒙古语意为红柳湖,是黄河流域最大的淡水湖泊。冬日午后,站在湖边围堤上放眼望去,天高云淡,阳光在湖面上泛出粼粼波光,蓝天碧水间,连片的金色芦苇丛随风摇曳,与折射在水面上的阳光交相辉映。
“近几年,湖区栖息的鸟类明显增多,光前面那片水上就有20多个品种。”循着乌梁素海湿地水禽自然保护区管理站站长马海明的视线望去,芦苇丛与岸堤分割出的一片水面上,赤麻鸭、鸬鹚等候鸟正聚集栖息。“现在绝大部分候鸟都启程去过冬了,前几个月的数量要比现在多得多。”
巴彦淖尔常年干旱少雨,年均降水量为150mm,而乌梁素海的年均蒸发量达2000mm,是降水量的近14倍。因此,不同于其他依赖自然降雨补水的湖泊,上游生产生活退水在乌梁素海水源补给中占据了很大一部分比重。“曾经一段时期,乌梁素海既接纳了河套灌区90%以上的农田灌溉退水,也接纳了全市的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乌梁素海生态保护中心副主任薛源说。
但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黄河上、中游地区“三化”进程的加快,特别是巴彦淖尔市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推进,排入乌梁素海的城镇生活污水、工业废水逐年增加,对乌梁素海造成严重污染,到2008年,乌梁素海污染达到顶峰,湖区暴发大面积黄苔,水体富营养化严重、沼泽化程度升高,生态功能退化形势严峻。
春江水暖鸭先知,湖区水质的变化,在常年来往于此的候鸟身上得到非常清晰的体现。马海明从小在湖区长大,据他回忆,在前些年,由于水质恶化,导致大批候鸟生病死亡,鸟类总数一度锐减。“像湖区的特色鸟类疣鼻天鹅,数量就从上千只减少到一度只有一两百只。”
为了遏制乌梁素海水质不断恶化的势头,修复湖区生态环境,近年来,巴彦淖尔市坚持“湖内的问题,功夫下在湖外”,统筹推进乌梁素海综合治理。纪检监察机关将推动综合治理作为政治监督的重要内容,全程介入、靠前监督。
“农业面源污染是乌梁素海水源污染的主要来源,对此巴彦淖尔在全市灌区开展‘控肥、控药、控水、控膜’行动,引导企业和农民绿色生产。”巴彦淖尔市纪委监委驻市农牧局纪检监察组组长魏宝成介绍,为确保“四控”行动扎实推进,该纪检监察组以智能配肥站、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等项目为抓手,在全程介入局党组项目资金立项、分发等关键环节的同时,不定期前往各旗县实地督查项目资金落实情况,对于发现的问题或不足,及时督促局党组抓好整改落实。
位于临河区的创业水务公司是巴彦淖尔市最大的污水处理厂之一。记者在厂区看到,经过一道道处理工序,入水口处原本浑浊恶臭的污水,从出水口排出后变得清澈透亮,肉眼看去已与普通自来水并无二致。
“经过处理,这些再生水尽可能被用于园林绿化、城市街道洒水、工业用水等,其余在确保各项指标合格的前提下,进入乌梁素海。”创业水务公司总经理袁芳兰告诉记者,除公司内部对出水水质做监测外,在出水口上方,环保、住建等多家单位设立的探头正实时监控着各项排水指标。
“数据监控不仅实现对各项排水指标量化检测,也为我们开展监督提供了有力抓手。”巴彦淖尔市纪委监委第四监督检查室主任罗利军说。如今,将现场监控数据与国家标准进行比对,已成为当地纪检监察机关监督相关职能部门点源治污责任落实情况的重要举措。同时,该市纪委监委还推动相关职能部门做好雨污分流和污水收集管网等设施建设,确保点源污染“零入海”。
乌梁素海的水质一天天变好,来此繁殖停驻的候鸟也越来越多。从乌梁素海国考断面水质监测结果看,平均水质总体稳定在五类、局部优于五类。目前,湖区共有鸟类260多种600多万只,包括列入国家重点保护的疣鼻天鹅、斑嘴鹈鹕等。
不久前,乌梁素海流域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试点工程项目顺利开工。该工程总投资56亿元,其中不仅重点治理点源、面源污染,还包括湖体水环境保护与修复、盐碱地改良等工程。“修复乌梁素海环境不能单纯只局限于‘治湖’‘治水’,必须实施全流域山水林田湖草综合施治。”巴彦淖尔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监委主任崔振武表示,全市纪检监察机关将持续督促党委(党组)认真履行主体责任,强化政治担当,创新工作举措,不断巩固提升乌梁素海生态综合治理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