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监督人员通过中国石化重点业务公开信息系统开展网上监督,发现物资采购、工程建设等3项业务共11个疑似问题,随后向有关直属企业下达函询通知书,要求深入调查核实,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整改,对责任人严肃问责。
近年来,中国石化纪检监察工作搭乘互联网快车,探索“互联网+监督”新模式,充分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打造信息公开、执纪审查管理、宣传教育阵地,提升监督工作的科学化水平,取得了积极成效。
通过开发重点业务公开信息系统,构建信息化的监管体系,实现各项业务在阳光下操作运行。通过信息平台对中国石化原油采购、一般物资采购、天然气销售等10大类对外经营业务在全系统范围内进行公开,打造网上“监督台”,把公开内容从传统的上墙、上会延伸到全媒体的上网、上屏。操作人员可以从海量数据中直接筛选出“高危”信息,实现了有的放矢地智能化监督,进一步提升了网上监督工作效率和监督效果。
为实现系统功效,中国石化搭建业务公开信息化监管体系,组建专业队伍,负责网上监督、实时监控。监督组借助信息技术手段及时发现问题、预警提示,对可疑问题,通过下发函询通知书、整改通知书等方式,责成有关单位部门进行自查,重要问题由党组纪检组、监察局组织专项调查。根据调查结果,对违规违纪行为作出处理,对相关制度进行修订完善,进一步促进经营管理水平提升。截至2018年10月底,通过重点业务公开信息系统,中国石化累计公开业务信息4262万条,涉及合同金额17.06万亿元人民币。目前,授权用户约1万人,查实整改问题6609个,取得直接经济效益3600余万元。
所属企业多、区域广、业务复杂,监督执纪工作量大、案件管理难度大、工作时限要求紧……这是中国石化监督执纪工作中无法回避的难题。2017年,中国石化引进“监督执纪问责信息管理系统”,并对原基础模块进行完善拓展,强化信访案管功能,打造“智能、高效、便捷”的纪检监察信息管理平台。自2018年4月系统上线试运行以来,整合了信访、线索、案件等模块,使信访和案件相关查询、统计、分析更加直观、便捷,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借助大数据可以清晰的把握高风险点,找到工作规律,有针对性的开展执纪监督。(中国石化党组纪检组监察局 || 责任编辑 李灵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