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办理过那么多案子,调研这事我肯定没问题。”杨帆信心满满地走进一户群众家了解情况,可不一会儿,就垂头丧气地走了出来。他满脸困惑,问题到底出在哪?
杨帆今年年初从重庆市潼南区检察院转隶到区纪委监委,现为第五纪检监察室干部。转隶不久,他就跟着分管领导到该区河边村就群众身边腐败和作风问题走访调研。
在入户调研时,杨帆一上来就按以前办案的思路了解情况,问群众“周围有没有‘四风’问题”“干部有没有吃拿卡要”,一下子把群众问蒙了。
“杨帆啊,这是调研,不是查案,要转变思维,向群众了解情况得接地气,注重感情沟通。”分管领导看出了他的焦虑,语重心长地说。
接下来,杨帆转变了思路。在后续的走访中,从百姓关心的问题入手,与群众拉家常,不一会儿便记满了好几页的笔记,不仅摸清了情况,还了解到一名村干部涉嫌侵占集体资金的问题线索。
“还真得转变思路和方法。”杨帆说,调研要注意拉近与群众的感情,增强群众观念,这样才能听到群众的心里话。
与杨帆有类似感受的,还有浙江省绍兴市越城区纪委监委第四纪检监察室干部柳正涛。
柳正涛是从越城区检察院转隶来的新兵。转隶不久,单位领导就安排他和同事陈韦去村里走访调研。
“我们去调研村里面解困房政策落实情况,看看里面有什么问题。”陈韦对柳正涛说。
“不是应该有人反映问题我们再去调查的吗?为什么要在没有问题反映的情况下,主动去调研呢?”
陈韦说:“有些群众不满意的问题是坐在办公室里无法发现的。”
到基层调研怎么才能发现问题呢?柳正涛跟着陈韦来到村里走访。
“党和政府的政策好哇,让我们这些住房困难户可以优惠的价格购买商品房。”一位购买了解困房的农户高兴地对他们讲。
走访了几户,都很正常。可在走访调研快结束时,有村民反映:“村里的老支书不符合购买解困房的条件,却购买了一套解困房。”
“问题来了。”陈韦跟柳正涛说。他们随即进行调查核实,在查阅了老支书的建房批文后,果然发现他并不符合镇里住房困难户的条件。
“基层调研就要听实话、察实情,这样既能倾听百姓声音,又能发现问题线索,这才是真正‘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柳正涛说。(记者 戴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