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司法部

广西南宁法治政府建设向纵深推进

让法治成为绿城高质量发展亮丽名片

来源:法治日报 发布时间:2022-12-30 15:15
分享到 打印

  

  图为2022年8月,广西南宁市开展领导干部任职前法律知识考试现场。 南宁市司法局供图

  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 马艳

  法治日报通讯员 黄玲 王瑜

  2019年,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高瞻远瞩绘制全面依法治市新蓝图,构建法治南宁建设的四梁八柱。2020年,厚积薄发的南宁市获评第一批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市。

  法治,融入这座城市的血脉,铸就城市的精神品格。今日南宁,持续巩固提升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市成效,加快建设职能科学、权责法定、执法严明、公开公正、智能高效、廉洁诚信、人民满意的法治政府,朝着争创全国一流法治城市的目标阔步前行。

  谋篇布局

  铺实法治建设轨道

  《法治南宁建设规划(2021—2025年)》、《南宁市法治政府建设实施方案(2022—2025年)》和《南宁市法治社会建设实施方案(2021—2025年)》,为法治南宁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也记载了南宁法治建设的过去和将来。

  “我们坚持法治南宁、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为加快建设面向东盟开放合作的国际化大都市,奋力谱写新时代南宁现代化建设新篇章提供坚实法治保障。”南宁市司法局副局长侯康顺说。

  法治政府建设是全面依法治市的重点任务和主体工程,南宁市各级党政主要负责人严格落实《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规定》,各县(市、区)完善本地区党委法治建设议事协调机构,将法治建设触角向基层一线拓展延伸,夯实全面依法治乡镇(街道)基础,实现基层法治建设体制机制新突破。

  为了推动全面依法治市工作走上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南宁市委全面依法治市委员会、市委依法治市办相继印发系列工作细则,不断将全面依法治市的实践经验总结上升到制度层面,建立健全全面依法治市的工作机制。

  每年春节后的第一次南宁市人民政府常务会议,领导干部“关键少数”都要参加学法活动。南宁市的领导干部上任前,面临的“第一课”就是法律知识考试。

  南宁市司法局每年下发文件通报法律知识考试情况,并将考试成绩单送达组织人事部门和参考人员。考试成绩作为领导干部任职的重要参考,考试不合格的人员需要进行补考。

  这项机制有力倒逼和促进领导干部自觉、系统充分地学习相关法律知识。

  “总体来看,该项工作机制运行通畅,执行效果明显。”侯康顺说,首创法律知识考试新模式,是南宁市在法治建设领域勇于探索的生动例证,南宁经验做法为广西行政执法人员资格(续职)考试提供了“南宁智慧”。

  良法善治

  推动社会发展进步

  政策项目立项,风险评估和合法性审查先行;政策项目实施,法律顾问先行;政策项目落实,法治宣传先行……从2015年隆安县震东集中安置区建设项目获得批复,到2018年9月安置区交付使用,法治理念始终走在前面。

  建设震东集中安置区需要修编县城总体规划,隆安县在修编中先后3次专门听取法治部门和律师团队的意见,依法按程序经县人大常委会审议,取得南宁市人民政府批复的《南宁市隆安县县城总体规划(2015—2035)》。

  从石漠化片区搬至位于县城的震东集中安置区,涉及分房、分学位、分市场摊位等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隆安县公证处、县纪委监委、群众代表现场监督签署环节,让整个过程和结果合法化、透明化。

  “搬出来”只是第一步,隆安县推动公共法律服务向基层延伸,将公共法律服务融入震东社区治理的方方面面,确保让2.4万搬迁群众搬得出、住得稳、能致富。

  从民生所需到地方立法,从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到建立决策制度体系,南宁不断推进科学立法,以良法保善治。

  在加强重要领域立法方面,南宁市完善城乡建设与管理、环境保护和历史文化保护等方面的地方性法规、规章。围绕推动高质量发展,研究开展智慧城市建设、科技创新、生态文明建设、安全生产等领域立法。

  为完善立法工作机制,聚焦实践问题和立法需求,丰富立法形式,南宁市注重通过“小切口”立法解决实际问题,提高立法精细化精准化水平。

  《南宁市城镇排水与污水处理条例》明确了市级排水主管部门,以立法形式推动治水经验制度化、长效化,南宁市在推进黑臭水体治理过程中形成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治理理念、管理制度和政策措施。

  《南宁市居民住宅生活饮用水二次供水管理办法》对规划建设、运行维护及其监督管理等活动作出相关规定,完善了居民小区二次供水管理方式。

  依法行政

  公开透明阳光运行

  “请问行政执法人员平时巡查有没有做得不规范的地方,或者有没有对你们经营产生困扰呢?”11月24日,南宁市法治督察员在青秀区内街文化创意园内一家餐饮店开展实地督察工作,查找法治政府建设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深入群众中收集意见建议。

  为强化法治政府建设督察,今年6月,南宁市委依法治市办从社会各界人士中选聘了法治督察员79人,正式建立起南宁市法治督察员队伍,法治督察视角向社会延伸。

  伴随着数字化的浪潮,南宁市推动行政执法手段改革,运用数字化科技手段,大力提升数字政府治理效能。

  为着力打通群众办证需要跑多个窗口,费时又费力等堵点,南宁市行政审批局应势而生,破解了行政审批体制机制性障碍,建立决策、审批、监管既相互协调又相互制约的运行机制。2021年2月,该局的“一窗综合服务区”正式启用,能满足食药、文化、旅游等20个类别共544个事项的业务办理需求,审批效率得到大幅度提高。这是南宁市在健全政府职能体系的基础上,推动简政放权、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一项重大举措。

  2021年,南宁市青秀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在广西首推市场监管行政量化执法App,将754项行政处罚事项进行梳理,覆盖调查、询问、检查、处罚等全流程,在广西市场监管系统率先实现手机端移动式执法。

  “我们推出‘青秀通·市监行政量化执法App’,创新开展全流程标准化量化执法,能够保障执法规范化,做到检查不漏项、处罚不缺项。”青秀区市场监督管理局执法人员李晓君介绍说。行政执法App上线后,效率显著提升,该局累计推动结案665件,月均55件,是使用该App之前的323%。

  宽严相济、法理相融,南宁市不断推陈出新,只为让执法既有力度又有温度。

  南宁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南宁市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局等15个执法部门对南宁市地方性法规、规章的轻微违法行为进行了梳理,并由南宁市司法局统一汇总编制了《南宁市轻微违法行为免罚清单和可以不采取行政强制措施清单》。对于公共场所散发小广告、临街店铺跨门槛经营等219项轻微违法行为,如果符合及时纠正,没有造成危害后果或初次违法且危害后果轻微并及时改正的等法定条件,可免处罚;有13项可以不采取行政强制措施。

  “这是南宁市为进一步促进法治政府建设,优化营商环境作出的尝试。”侯康顺介绍说,建立纠错容错机制,进一步督促、帮助市场主体自觉纠正违法行为,最大限度对市场主体实行包容审慎监管。

  调解为民

  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作为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市,南宁市始终坚持强化基层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加强社会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做到“定分止争,案结事了”。

  青秀区公共法律服务中心构建了公共法律服务+矛盾纠纷调处“一揽子”服务平台、2个功能服务区(接访调解区、法律服务区)、4个便民服务中心(法律援助中心、行政调解中心、司法调解中心、人民调解中心)的“1+2+4”模式,聚力打造公共法律服务与矛盾纠纷调处相融合新向标,完善社会矛盾纠纷多元预防调处化解综合机制。

  兴宁区积极打造极具兴宁特色的“一体式”多元解纷模式。以法院为平台打造公共法律服务诉前调解中心,将公证服务、律师服务、人民调解等公共法律服务引入诉前调解中心;根据城区“一轴四区五园”发展总体格局,成立“十里花卉长廊生态旅游保护”、“‘老南宁三街两巷’历史文化保护”等11个各具特色的多元化纠纷联合调解中心。

  在兴宁区行政争议调解中心,划分来访接待区、综合调解区,内设调解室、行政复议听证庭、心理咨询室,各项功能一应俱全。中心创新打造“三主动”模式:主动促进基层行政部门与群众的纠纷调解,主动在行政复议阶段组织调解,主动参与行政诉讼调解,成立以来,成功化解了200余件行政争议案件,涉案金额800多万元。

  为了促进行政复议成为化解行政争议的主渠道,南宁市在门户网站开通了行政复议网上申请平台,设置了132个行政复议代办点,并在“爱南宁”App“法治服务地图”板块推出“行政复议代办点地图”,形成线上线下相结合的行政复议服务网络,从“最多跑一次”到“一次也不用跑”,打通行政复议申请“最后一公里”。

  在行政复议体制改革中,南宁市紧紧抓住改革“牛鼻子”,在落实人员编制、优化机构设置、加强队伍规范建设上下功夫,探索复议案件“繁简分流”办理机制,形成“简案快审、繁案精审”工作模式。

  回望过去,南宁法治政府建设体系不断健全,全面依法治市工作步履坚实。展望未来,南宁市将持续擦亮法治南宁建设“金名片”,以更加昂扬的姿态、更加奋发有为的斗志、更加高质高效的发展推动全市法治建设走深走实。

附件:

责任编辑: 朱剑
中华人民共和国司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