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援为民好榜样:上海松江区法律援助中心万智华

来源:上海市司法局 发布时间:2022-04-22 14:31
分享到 打印

  近日,第二届“新时代上海司法为民好榜样”名单出炉,其中,松江区法律援助中心主任万智华入选法援为民好榜样。工作中,这些好榜样躬耕一线,开拓进取,是全市广大司法行政干警和法律服务工作者的优秀代表。

万智华 松江区法律援助中心主任

  万智华,女,汉族,中共党员,1983年10月出生,2006年参加工作,现任松江区法律援助中心主任。曾获评全国法律援助工作先进个人、上海市司法行政工作先进个人,多次获评松江区年度优秀公务员,并在上海市“服务世博、奉献世博”立功竞赛中获得区级嘉奖。

  2010年3月30日,万智华走进了上海市松江区法律援助中心的大门,加入到这支法律服务的队伍中来。作为基层服务窗口单位,松江区法律援助中心的工作总是忙碌而琐碎,群众都是因为遇到了难事、愁事才会来访,免不了在这里释放他们堆积的负面情绪。

  这样的工作环境也许在大家看来并不理想,但是万智华却甘之如饴,只因她深知“司法为民”不是一句口号,而是司法行政人内心的使命、责任与担当。

  工作时的她总是说话特别土

  刚开始,由于自己是法律专业科班出生,初入法援门的万智华信心满满地走上了接待岗位,却在刚起步时就摔了个跟头。

  一套一套的法言法语听上去是那么的高端大气,可是困难群众听不明白啊!如何才能让群众听得懂?如何才能让群众能接受?如何才能说到群众的心坎上?为了准确地传递自己想要表达的法律信息,她花了很长的时间来琢磨说话这门艺术,书面的法条口语化地说、复杂的道理通俗化地说、抽象的概念形象化地说。

  同事们评价,万智华总是能快速的找准来访人最关注的焦点问题,用最接地气的语言,简单直白地释清问题。

 

  工作时的她总是管得特别宽

  万智华认为,法援人的答疑释惑很多时候并不仅是局限在法律问题上,所以法律上的问题她管,其他的问题她也要管。

  2019年4月的一天,一位愁眉不展的老伯走进了松江区法律援助中心的大门,工作人员上前询问,才知老人深陷保健品推销陷阱,在醒悟到自己上当后慌忙找推销员退货,却在途中发生了交通事故。老伯认为推销员对这起事故应当负有责任。

  在为老伯梳理完案情后,万智华发现老人依然心事重重,于是便来到窗口外与老人拉起了家常。一聊才得知,原来老人瞒着家人投入了数十万元,明知受骗却不敢声张,内心极度的压抑。万智华花了一上午的时间宽慰老人,直至解开他的心结。

  本以为故事就这样结束了,老人却在不久后再次来到松江区法律援助中心,送上了自己创作手书的对联“智慧聪颖利大众  华光映照援民生”。

  接过这份特殊的礼物,万智华的内心充满着感动,同时却觉得自己并没有帮上什么忙。得知此事的司法局领导却告诉她:“在你的眼里也许只是多做了一点小事,但是对老人甚至对他的家庭来说却是大事啊,很可能你就是在最关键的时刻拉了他一把”。

  工作时的她总是想法特别多

  十二年期间,万智华先后工作于松江区法律援助中心的多个岗位,在全面了解了业务运作后,她开始了深入推进法律援助工作的“创新之旅”。

  单位整建制入驻区行政服务中心,万智华便盯上了这个大平台上的充沛资源,牵头联合劳动仲裁等部门跨界搭建接待服务平台,群体纠纷疑难案件法援、仲裁同时同地同步接待,不仅节省了当事人各窗口反复表达诉求的时间,接待效果也更高效、更专业。

  折腾完线下转线上,松江区法律援助中心创新性地推出法律援助申请“云”受理模式,用网络拉近和困难群众的距离,用行动践行“法律援助在您身边的”服务承诺。

  工作时的她总是要求特别高

  人们常说“便宜没好货,免费是灾祸”,法律援助也经常要面对这样的质疑,不用付费的律师服务真的能做得好吗?为了扭转这样的理念,万智华从法律援助律师队伍建设入手,提高加入门槛、日常考核管理、案件庭审旁听,让群众知道法律援助不是新手律师的试炼场,法律援助的队伍靠得住!

  同时,她还抓住办案补贴这一关键要素,将案件质量直接与补贴发放相挂钩,不仅提出了一系列案件归档的要求标准还不断加压,实现了松江在司法部与上海市的连年检查中从未出现不合格案件。

  有人说,每天都深陷在这些七零八碎的纠纷中忙得团团转,何苦来哉?万智华却说:你们只看到了我面上的忙碌,却忽略了我内心的收获,当来访人的困惑得到解答满意离去时,我的内心是满足的,当听到一声声发自肺腑的感谢时,我的内心是幸福的,当困难群众因我的帮助维护了权益,法治的正义得以彰显时,我的内心是激动的。而推动我不断向前的动力,更是因为心底的那份骄傲与自豪。法律援助,坚守着困难贫弱群体追求公平正义的梦,坚守着人民幸福的“中国梦”,我为身为法援人而骄傲,为身为司法行政人而自豪!

  平凡的日子没有那么多的轰轰烈烈,扎根在法律援助这个平凡工作岗位上的万智华,正是在点滴小事中,实践着自己“实在做人、踏实做事”的信条。用微笑温暖困难群众的心灵、用真诚融化困难群众的疑虑、用努力维护困难群众的合法权益,为新时代司法行政事业奉献自己绵薄的力量。

附件:

责任编辑: 张丽青
中华人民共和国司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