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援助路上的暖心人——记律师马元元的公益故事

来源:京报网 发布时间:2025-10-13 21:13
分享到 打印

  在北京天霜律师事务所,有位扎根法律援助事业的律师马元元,是所里公益法律服务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工作中一门心思扑在帮人排忧解难的事儿上,用实在行动让大伙感受到法律的公正和温暖。

扎根一线,把法律服务送到群众身边

  自打2022年进所,马元元就没闲着。作为值班律师,她每天接待来咨询的群众,前前后后帮上千人解答过法律问题、见证认罪认罚。怕大伙不懂法,她还往社区、学校跑,给老年人、青少年和居民办了几十场公益讲座,把法律知识实实在在送到老百姓耳边。

  最让人佩服的是她办的案子。这几年,她参与经办了100多起刑事法律援助案件,有些还是涉及未成年人的。这些案子办得怎么样?北京市法律援助案件质量评估里,她的案卷多次被评“优秀”,专业能力得到很多同行的肯定。

第一个案子,她说,法律援助不是“走过场”

  刚干这行时,马元元就遇到了一起盗窃案,根据案情,公诉机关建议判被告13年。一开始,受援人不认罪,马元元仔细研究了案卷,根据实际案情,一次次去见受援人,耐心聊、细心劝,慢慢打开对方的心结,最终受援人同意认罪认罚。为了这个案子,她开了两次庭、见了三次受援人,最后受援人被判了11年6个月,比建议刑期少了一年半。拿到判决时,何某某特别感激,这让马元元清楚:法律援助不是走形式,是真能帮人解决大问题。

她说,法律援助是“良心活”

  在马元元心里,干刑事辩护得有“情怀”。她说,就算被告人有罪,也该有获得辩护的权利。尤其是法律援助,很多受援人都是因为没钱、没门路才犯错,法律援助律师不能先入为主判断人家有罪,而是得尽全力帮他们争取公正判决。

  “这不是帮坏人说话,是法治该有的样子。”她常说,咱帮受援人从轻减轻处罚,不是纵容犯罪,是让法律公平地落到每个人身上。

  从接咨询电话,到法庭上为当事人据理力争,再到社区里唠家常式的普法,马元元用最朴实的行动,让法律援助成了老百姓信得过的“暖心工程”。她不图名不图利,就想着用自己的专业,给那些陷入困境的人撑把伞、指条路,这就是她眼里律师该有的担当。

附件:

责任编辑: 张丽青
中华人民共和国司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