润物无声法援情 不忘初心绽芳华
——我和广州市天河法律援助共同成长的第N年

来源:司法部法律援助中心 发布时间:2022-07-01 16:19
分享到 打印

倾心援助 做基层群众的“暖心人”

  

天河区林和街法律援助工作站组织法律援助案件调解工作

  广州市天河区林和街法律援助工作站 张敏兰:作为一名法律援助工作站(街道司法所)的一线基层工作人员,我为辖内群众服务已有7年时间。回忆起过去法律援助工作中的点点滴滴和平凡瞬间,让我不禁感叹世间百态,生活多艰,我们能做到的则是尽力让法律拥有温度。

  还记得那位聋哑人,因工作时不慎摔伤导致十级伤残,呆坐轮椅面无表情;还记得那位智力残疾的孩子,因在康复机构遭受惊吓无法继续治疗,他母亲在陈述事实时的颤抖;还记得那位讨薪的老汉,手中没有任何材料证据且找不到工头,眼睛里只余下黑夜的沉默等等,他们犹如风中之烛,随时可能被吹灭希望的火,任何一件小事都有可能成为压垮他们的最后一根稻草。处理法律援助案件,需要更多的耐心,想更多的办法,花更大的力气。

  司法所既是法律援助机构连接基层的一线窗口,也是开展“援调对接”的实体平台,为受援人提供到位暖心的服务是每位法律援助工作者应尽的责任,也是法律援助对社会应有的承诺。对聋哑人陈某,我们除了找到实际用工单位和用人单位一起参与协调,还邀请了指导辖内环卫清洁工作的街环卫站一同处理,最终在各方的努力和支持下,让受援人得到应有的赔偿;对那位孩子有智力残疾的母亲,我们通过一次又一次的面对面调解,让这位母亲看到解决问题的希望,逐步平复情绪并回归事实本身,最终得到了退费和补偿;对拿不到工资的农民工,我们通过劳监部门找到工程的发包方和承包人,通过垫付工资的形式解决其工资问题。

  在法律援助工作岗位的每个春夏秋冬,让我深深体会到,法律援助工作虽不是那一场场瞩目的社会大变革,却犹如那柔软东风,静静吹化了生活道路上的点点寒冰,默默化作了那些无闻小人物的万物生机。

真诚援助 做“迷途者”的“知心人”

刘宝萍律师在阅卷

  广东广信君达律师事务所律师 刘宝萍:2022年,是我成为天河区法律援助律师的第5个年头。我从小就特别喜欢帮助他人解决问题,学生时代乐意参加各种志愿活动,逐渐将热衷公益的习惯带到了工作中。当我发现自己符合法律援助律师的申请条件并能承担社会责任时,毅然地向律所所在辖区的天河区法律援助处提交了申请。

  记得我承办的第一宗案件就是未成年人刑事法律援助案件。时值炎热八月,我在广州市第三看守所见到了受援人。未成年人案件往往存在家庭教育缺失,受学校教育水平较低,过早地进入社会等问题,看着他清瘦的外表,直觉告诉我,这孩子“还有救”。除了基本的案件事实外,我着重询问了他的成长经历、教育背景,让他充分认识错误,吸取经验教训,重新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学会能够依靠自己修复社会关系,预防再次犯罪的发生。幸运的是,受援人出狱后主动联系了我,告诉我他在父母打工的工厂获得了一份工作,继续学习新技术,未来的发展前景不错。随后,我又承办了多起未成年人刑事案件,一位被释放后继续回到门店工作,凭借自身的努力成为了销售冠军,还在家乡置办了物业;还有一位在检察院作出不起诉决定后,积极规划人生,考取了B2驾驶证,协助父亲一起做好货运的工作。

  2022年1月,我接受天河区法律援助处依法指派为涉嫌开设赌场罪的受援人提供辩护。考虑到临近春节,家属对受援人身陷囹圄有强烈的不安情绪,于是我第一时间与受援人家属见面,了解受援人被抓前的情况以及安抚家属的情绪;紧接着前往看守所会见受援人,并及时向公安机关和审查批准逮捕的检察机关提交法律意见书、证据材料。可喜的是,我的意见被采纳,受援人在除夕前一天被释放,一家人能够团团圆圆过春节。受援人特别跟我提到,在检察官提审他时,第一句话就告知“你的律师交了法律意见书过来”,而这句话像是一道光给他带来了希望。于我而言,能够用自己的法律专业为受援人办好事,办实事,具有无上的职业荣誉感。

  2022年法律援助法开始施行,而我亦秉承初心,扎根土壤,力所能及地做好公益法律服务,继续成为法律援助故事的讲述者、记录者和见证者,作为职业法律人的个体汇入法治社会的大整体,让法律援助的阳光能够普照到有需要之人,切实为推动法治建设贡献一份坚定而温暖的力量。

细心援助 做困难群众的“贴心人”

  

天河区法律援助处社工叶舒文获赠锦旗

  广州市天河区法律援助处 叶舒文:“你好,麻烦开开门,我想找一位斯文小妹。”午间休息时,一位气喘吁吁的阿姨拍打着天河区法律援助服务大厅的电动玻璃门,“对,就是你,你叫什么名字?我要送锦旗给你!”我打开门,有些错愕的愣在原地。“我老公因为交通事故十级伤残,没钱请律师在你们这儿申请了法律援助。当时什么都不会,申请表也是你帮我填的。多亏你们派了律师,这一年里帮忙周旋、鉴定、调解,终于和对方签订了调解协议,当场拿到了赔偿款。”

  犹记在天河区法律援助处工作的第一年,年节时亲戚们问父亲:“你女儿做什么工作的?”“她呀,做的是‘乐于助人’还常要受气的活儿。”父亲用半带揶揄的口吻回答到。曾经我也幻想过自己在职场中的形象,就算不是出类拔萃的精英人才,但至少是应对工作游刃有余的杰出人才,而不是现在这样跟精英和杰出人才八竿子打不着的服务型热心肠小妹。

  在天河区法律援助处工作的第4个年头, 我每天都在服务窗口和行政工作中周旋。日复一日地录入一件件常见又各不相同的案件,打印一份份刑案和民案的指派材料,检查一本本厚重的散发着陈旧纸张味道的案卷。行政工作的枯燥乏味,以为我的工作就这样按部就班,其实不然,因为接待群众的工作中会遇到形形色色的人,我愿意倾听他们的“故事”,所以每一次的接待我总是提起十分精神,倒不是为了好奇心,而是他们的“故事”充满无奈令人唏嘘。有为了继续工作养家不想退休而去起诉的固执老大爷,有未婚生育独自抚养孩子无奈起诉追讨抚养费的年轻母亲,还有称家人被陷害苦苦追讨赔偿的年迈父母。因为大部分是来自文化水平不够高、家庭经济条件不够好的老百姓,所以在接待中难免遇到语言沟通不便,情绪失控,不配合工作,甚至恶言相向的,但无论怎样被不理解,耗时多久,我都会耐心完成接待工作。我还有一个小外号“便利贴女孩”,因为律师们总说我在检查案件时,会很贴心的在需要整改的地方贴便利贴,并写满标注。日常受理法律援助案件时也会在每个案件袋贴上便利贴,备注好申请人的特殊情况及要求。

  我就是默默做着这样一份平凡的工作到今天,原来我并没有不努力,因为时间证明了一切。 即使到现在我家人还不了解我的工作,但我依然会真诚付出,善良待人。

附件:

责任编辑: 张丽青
中华人民共和国司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