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627号
近日,一起欠薪纠纷在天津市西青区张家窝司法所成功化解,92名农民工拿到了盼望已久的460万元工资。这不仅是天津市开展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法律援助“安心行动”的一个成功案例,更是全市各级司法行政部门充分发挥公共法律服务职能作用,服务保障民生,化解矛盾纠纷,维护社会稳定的真实写照。
2025年以来,天津市持续推动“安心行动”走深走实,聚焦农民工和新就业形态人员等劳动者权益保障问题,在劳动者就业及维护权益各环节提供精准、便捷、优质的法律援助服务,帮助劳动者顺心生活、安心工作。
织密公共法律服务网 高效保障劳动者权益
2025年3月,农民工罗大姐在和平区法律援助中心的帮助下拿到了自己的辛苦钱。罗大姐是通过“12348”公共法律服务热线转办机制获得法律援助服务的。
近年来,天津市搭建了覆盖城乡的公共法律服务立体网络,发挥实体、热线、网络三大平台作用,线上线下为劳动者提供优质便捷高效公共法律服务,织密服务劳动者权益保障“一张网”。
天津市法律援助中心和南开、西青、静海、宁河等区依托工会驿站、快递员服务站点、综治中心、仲裁及一站式调解中心等地设立站点或服务窗口,不断拓展服务覆盖面。“12348”公共法律服务热线7×24小时运行,设置劳动争议专席;用好“12348”热线与12条热线互转互通的“热线联盟”工作机制和法律援助、人民调解事项转办机制,高效联动解决劳动者“急难愁盼”问题;在“12348”天津法律服务网设立“农民工欠薪求助绿色通道”专栏,及时回应劳动者诉求。“安心行动”开展以来,全市增设法律援助工作站点5个,热线共接听劳动争议类咨询26378通。
优化协同服务举措 畅通劳动者维权渠道
蓟州区某镇农民工陈某,在工地务工期间遭遇右手粉碎性骨折,因劳动关系无法确认导致申请认定工伤陷入困境。蓟州区法律援助中心通过“蓟时援 零距离”服务模式,第一时间为陈某提供法律援助,在承办律师专业细致的帮助下,2025年4月,陈某终于取得了法院确认劳动关系的判决。
确保劳动者获得及时、优质、高效的法律服务,是全市各级司法行政部门的工作重点。各级法律援助机构优化创新服务举措,按下矛盾纠纷化解“快进键”,对农民工及新就业形态人员等劳动者开通法律援助“绿色通道”,优先受理、优先审查、优先指派,对农民工申请支付劳动报酬或者工伤事故人身损害赔偿的,依法免予核查经济困难状况;与住建委、国资委、工会、人社等部门和司法机关协同联动,通过“援调诉裁”对接化解劳动争议纠纷,凝聚合力共筑劳动者权益保障“连心桥”;聚焦精准服务、优质服务,通过组建劳动者法律援助志愿律师库建强服务队伍,开展受援人回访、庭审旁听、征询司法机关意见和案件质量评估等方式对劳动者法律援助案件办理全流程监控评估,锻造高品质服务“金招牌”。
活动开展以来,天津市共办理农民工法律援助案件297件,办理中国法律服务网和天津法律服务网“农民工欠薪求助绿色通道”案件51件,通过“援调对接”化解矛盾纠纷220件,为劳动者挽回经济损失814万余元。
进社区、进企业、进招聘会、进工会驿站、进工人俱乐部、进商业广场、进劳动主题公园……天津各区以“五一”国际劳动节为契机,多措并举广泛开展形式多样、各具特色的宣传服务活动,向广大劳动者普及法律援助政策和相关法律法规知识,助力构建和谐劳动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