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627号
残障母亲的跨区域维权困境
2024年10月,居住在云南省怒江州泸水市的傈僳族残疾妇女通过“云南掌上12348”微信公众号,向普洱市法律援助中心提出法援申请。其丈夫为普洱市澜沧县户籍,二人于2017年结婚生育一女。2019年申请人因抑郁症两次住院后,丈夫离家出走并失联,五年以来申请人独自抚养女儿,在经济与精神双重压力下,她希望通过诉讼解除婚姻关系并追讨抚养费。因身体原因无法亲自前往普洱市办理手续,跨区域维权面临重重障碍。
跨区域协同 创新机制打破维权壁垒
普洱市法律援助中心收到申请后,迅速启动“申请地受理+管辖地承办”协同模式:
1.跨州市联动核实:多次与怒江州泸水市法律援助机构电话对接,由当地工作人员实地核查申请人身份、残疾证明及婚姻状况等材料,解决“异地核实难”问题;
2.信息化无缝对接:依托“云南智慧法律援助平台”完成线上预审、材料传输及案件指派,全程“零跑动”;
3.专业化精准指派:指派擅长婚姻家庭案件的云南大格(普洱)律师事务所王晶晶律师承办,律师通过电话、信件远程完善手续,于2024年11月向澜沧县法院提起诉讼。
调解结案 多元解纷守护权益
2025年1月,澜沧县法院通过线上调解促成双方达成协议:双方自愿离婚;被告一次性支付生活补助费2000元;婚生女由原告抚养,被告每月支付500元抚养费至其成年。通过调解快速解除婚姻关系、明确抚养责任,切实解决了申请人的现实困境。
机制创新 数字化协同维权的示范价值
本案首次运用“互联网+法援”模式,实现两地(怒江申请、普洱受理)跨区域联动,突破了传统法律援助“属地管辖”限制,形成三大创新亮点:
1.平台整合:依托“云南掌上12348”微信公众号,实现申请、受理、指派全流程线上化,降低受援人时间与经济成本;
2.协同范本:构建“异地核实+线上流转+属地承办”标准化操作流程,为云南省跨区域维权案件提供可复制的协作范式;
3.民生导向:聚焦残疾妇女、儿童等特殊群体,通过“远程服务+多元解纷”打通维权“最后一公里”,彰显法律援助“惠民生、解民忧”的宗旨。
社会警示 婚姻责任与法律底线
本案亦折射出婚姻家庭领域的典型问题:夫妻互负扶养义务,父母对子女负有法定抚养责任。法律不仅是纠纷解决的工具,更是对家庭责任的刚性约束。本案警示社会:婚姻需谨慎对待,一旦建立法律关系,双方均应履行义务,避免因逃避责任对配偶及子女造成伤害。
这起跨越怒江、澜沧江的法律援助案件,是云南司法系统运用数字化手段破解跨区域维权难题的生动实践。通过“线上平台串联、线下机构协同、专业力量支撑”,为新时代法律援助工作创新提供了“云南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