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627号
为深入践行司法为民宗旨,切实解决特殊群体在民事维权中面临的“举证难、诉讼难、执行难”困境,江阴市司法局与市人民检察院积极探索,创新打造“法律援助+民事支持起诉”协作办案新模式。通过法律援助中心与检察机关民事检察部门的深度协同、流程再造,为追索劳动报酬、人身损害赔偿、老年人赡养费等九类特定情形的当事人,提供从诉前支持到执行保障的全链条司法服务,显著提升了司法救济的便捷性、高效性与可及性。
双向引流 畅通线索发现主渠道
协作办案核心在于建立案件线索双向移送与及时告知制度。检察机关在办案中发现符合法律援助条件的当事人,主动引导其向法律援助中心申请援助;法律援助中心在办理援助案件时,若案情符合支持起诉条件,则及时告知当事人可向检察机关申请支持。双方均提供必要协助,确保符合条件的当事人能第一时间、无遗漏地获得“援助+支持”的双重保障,有效解决了信息壁垒导致的救济渠道不畅问题。
精准发力 突破调查取证关键点
针对受援人及法援律师收集关键证据能力不足的痛点,协作办案机制明确了检察机关的“助攻”角色。法援律师可依据受援人提供的线索,申请检察机关依法协助调查取证。检察机关审查后符合条件的,迅速行动,及时将收集到的证据反馈给当事人及承办律师,为法庭诉讼提供有力支撑。此举显著增强了当事人的诉讼能力,为胜诉奠定坚实基础。
全程联动 织密权益保护防护网
协作贯穿案件办理全过程。法律援助中心及时向检察机关通报案件重要进展及受援人关键决定。检察机关作出支持起诉决定后,将意见书同步抄送法援中心。在庭审环节,经申请人及法院同意,检察人员可就重大社会影响案件出庭宣读支持起诉意见书,或对协助收集的证据进行说明。判决后,法援律师及时与检察承办人沟通。若执行环节受阻,法援律师可引导当事人申请检察监督或直接移送线索,形成对生效裁判执行的刚性监督合力,确保胜诉权益不落空。
制度护航 筑牢长效协作硬支撑
为确保机制高效运转,司检双方建立常态化沟通平台与制度化保障。通过定期联席会议,共享工作动态、政策法规及典型案例,共商疑难问题解决方案。积极探索协作案件质量评查与效果评估机制,聚焦流程顺畅度、维权实效及当事人满意度,持续优化协作模式与操作细则,推动“法律援助+支持起诉”从纸面协议走向生动实践。
“法律援助+民事支持起诉”协作办案机制,是司法行政与检察职能深度融合的创新实践。以制度之力整合资源、畅通渠道、强化保障,让法治的力度精准抵达维权最需要的地方,切实提升了人民群众的司法获得感、幸福感与安全感,为更高水平法治江阴建设注入了强劲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