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乐山:法律援助多措并举 让群众拥有更多的法治获得感、幸福感

来源:乐山普法 发布时间:2025-07-25 11:26
分享到 打印

  近年来,四川省乐山市紧扣人民群众法律服务需求,突出法律援助制度建设,不断优化服务平台、人员队伍、运行机制及监管模式,不断提升法律援助为民办实事服务能力水平。

  强化平台支撑

  全覆盖建强平台:以市县两级法律援助中心为中枢,以基层便民服务场所为支点,完善“半小时法律援助服务圈”,在乡镇设立法律援助窗口132个,村(社区)建立法律援助联络点1373个,在相关部门设立法律援助工作站101个,通过常态化开展法律咨询、普法宣讲等活动,为群众提供便捷高效法律援助。推行“律师驻信访大厅值班”“定点+定时”机制,通过“真心驻点接访、精准法治宣传、深度参与化解”三措并举,为群众搭建起“家门口的法律驿站”。

  全时段工作响应:实行“12348”公共法律服务热线和“12345”心连心服务热线双号并行,编制工作指引手册,采取集中受理、分类办理方式,24小时响应群众法律服务需求。

  扩充人员队伍

  充实基层力量:整合市直19家律师事务所和200余名律师资源力量,区分受理案件难易程度,建立“全市统筹+市域跨区”指派律师等机制,高效办理法律援助案件,有效解决基层法律援助办案力量不足问题。

  争取优质资源:积极参与实施“1+1”中国法律援助志愿服务行动,引进志愿律师入驻峨边彝族自治县法律援助中心;主动申请实施“青年律师西部锻炼计划”,争取到3名志愿律师入驻峨边、马边、金口河等彝族地区,有力提升了民族地区的整体法律援助服务水平。

  扩展志愿服务: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法律援助志愿服务,招募乐山师范学院志愿者到法律援助中心开展实践实习,招募已退休彝族司法行政干部进入志愿者队伍,建立“乐山律师助残公益法律服务队”“爱心妈妈维权志愿服务队”,开展多样化志愿服务。

2025年4月24日,市县联动深入建筑工地和民建镇熊猫广场开展和谐劳动关系“春风行动”专项法律服务。

  优化服务流程

  纵深推进“减证便民”:推行法律援助“市域通办”“帮办代办”服务,建立县级法律援助中心与基层司法所、法律服务所联络机制,实现法律援助“就近申请、远程流转”的“通办”“代办”服务,推动办案时间平均提速30%。主动与市民政局建立数据对接机制,打通申请人经济困难状况信息获取渠道,有效解决核查难题,真正让群众申请法律援助“最多跑一次”。

  积极探索“援调结合”:建立健全法律援助与人民调解有效衔接机制,将“预防在前、调解优先、运用法治、就地解决”落到每一件纠纷处理中,市县两级法律援助中心加强与当事人所在派出所、人民调解委员会协作,办案周期显著缩短,维权成本有效降低。

  强化质量管理

  强化日常管理:常态化抓好法律咨询服务质量管理,与信访、政务服务管理等单位建立联络机制,定期反馈入驻律师考勤、服务质量、群众满意度等信息,全面掌握法律咨询值班情况。对有重大社会影响、疑难复杂法律援助案件,指派律协专委会主任、律师事务所合伙人进行指导,督促承办律师事务所开展集体讨论研究,确保办案效果。

  开展质量评查:将律师参与法律咨询和办理法律援助案件情况纳入律协年度考核内容,联合市律协选拔优秀律师组建乐山市法律援助案件质量同行评估专家库,评查结果下发至各区县司法局、法律援助机构和律师事务所,促进法律援助能力提升。

2024年4月,举办全市法律援助业务培训会。

  开展业务培训:注重协同联动,每年举办全市司法行政系统综合素能提升培训班,将法律援助业务纳入培训重点内容,不断提高工作人员业务能力和管理水平。注重规范教育,编印《律师参与法律援助工作相关规定汇编》,组织案件承办律师等开展专题培训,前端促进办案质量提升。注重示范引领,开展法律援助优秀案件评选活动。

  下一步,乐山市司法局将不断提升法律援助服务水平,努力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让群众拥有更多的法治获得感、幸福感。

附件:

责任编辑: 朱剑
中华人民共和国司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