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司法部

七二村从“乱”到“治”的蜕变

来源:民主与法制时报 发布时间:2020-11-21 20:52
分享到 打印

民主与法制时报记者 张晓娜

通过开展以“重法治·感党恩·淳民风”为主题的思想政治教育和法治宣传教育,浴火重生的七二村彻底告别过去,从“大乱”村到“大治”村,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乡村治理之路。

今年7月16日,贵州省法治乡村建设现场推进会在遵义市桐梓县召开。大河镇七二村是现场推进会的两个观摩点之一。

作为“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的七二村,现在是和谐村、富裕村,但在过去却是“大乱”村、贫困村。

“以前我们村犯罪率相当高,全村50%家庭的人都坐过牢。那时我们连肚子都填不饱,就想着靠山吃山,靠路吃路,最后走上了犯罪的道路。”村民李逊是七二村蜕变的见证者和亲历者,他年轻时曾参与盗抢等违法犯罪活动而被判入狱7年,如今李逊是村里的致富带头人。

从乱到治,从治到富,从富到美。现在提起七二村,人们不再有异样的目光,曾经的指指点点也消失了,七二村用实际行动改变了外界对他们的看法。

“公路飞虎队”令人生畏

七二村,G210国道穿村而过,因有七十二道回头弯路段而得名。

在20世纪90年代,七二村社会生产和经济发展一度比较落后。随着西南大通道G210国道车流、人流、物流量的迅速攀升,七二村作为交通要塞,上海、北京、深圳等地的车辆经常自此路段经过。一些胆大的村民看着盘绕七十二弯的210国道车辆川流不息,承载着南来北往的货物,就把过好日子的愿望寄托在这条“发财”的路上。

“靠路吃路”的七二村村民大多成为“公路飞虎队”“劫道班”和“飞车大盗”,导致黔渝铁路、G210国道七二村路段鸡犬不宁,“盗”“抢”“敲诈”等违法犯罪行为频繁发生,车匪路霸屡禁不止。从1993年到2004年的11年间,七二村违法犯罪人数累计达200余人,违法犯罪的高发性和普遍性令人震惊。

那段时间,七二村被列为遵义市打击违法犯罪重点防控区。此后历经10余年的法治宣传和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华丽转身后的七二村开始以全新的面貌出现在世人面前。

法治在乡村开花结果

“七十二弯 弯弯法治同行,百千万事 事事文明先导”。这是隽刻在第72弯永久宣传牌上的法治楹联内容。

走进七二村,随处可见法治广场、法治长廊等法治宣传阵地,到处悬挂着法治宣传的标识标牌,家家户户门口都张贴有家训牌,村里还沿七十二道拐的每一个转弯处打造了10公里的法治景观大道。

七二村民主法治陈列室以“春”“夏”“秋”“冬”4个主题板块展示了过去面貌、治理过程、法治诗词、法治成果、获得荣誉等,全面生动展示了七二村从“大乱”到“大治”的华丽嬗变,一批又一批来参观法治乡村建设的人在这里见证了七二村的今昔。

当地村民告诉记者,在过去,由于群众法律意识淡薄,矛盾纠纷易发多发。看谁不顺眼,骂两句是常事。七二村重庆客人多,那时,客人要是吃了当地村民一个水果,至少会被人骂上几天。但现在外地人走进任何村民家中,村民都很热情好客,有的端上水果,有的送上茶水。

随着村民法律意识的提高,现在的七二村更和谐了。村民之间发生矛盾,首先想到的,不是打骂,而是找一个人去协调解决。10余年来,全村实现了零违法、零犯罪、零事故、零上访和无毒、无黄、无赌、无邪的“四零四无”目标。

致富带头人现身说法

七二村民主法治陈列室的微笑墙总是吸引很多人驻足。当地讲解员告诉记者,党中央制定的政策好不好,要看乡亲们是哭还是笑。七二村老百姓的腰包鼓了,钱不能拿给别人瞧,但脸上的笑一定要展示给大家看。

记者注意到,墙上挂着数十张村民照片,照片上有男有女,有老有少,不同的面孔,却是同样幸福的笑容。其中最上面的一张就是村民李逊,他露出白白的牙齿,笑得很灿烂。

51岁的李逊现在是村里的致富带头人。面对镜头,他并不避讳谈起自己的过去。17岁时,他曾因抢劫罪被判刑7年。“当时因为贫穷,加上自身对法律不了解,作案时我根本没有想到法律后果。”出狱后的李逊对当年的行为非常懊悔,在七二村干部的真情帮助和温情教育下,开始改过自新、自食其力。2001年他创办了劳务公司,成为七二村最早富起来的一批人。

当了老板的李逊还不忘带领当地群众一起致富。今年,他承包了500亩土地发展花椒种植产业,带动附近88户村民参与花椒种植。

“现在党的各项政策好,我们每个人都能吃饱饭,在我们这里,价值上百万元的车都很多,这些都是看得见的。”李逊说,正是有了七二村干部的真情帮助和温情教育,才有了他的今天。

今天的李逊不仅有了法律观念,而且在普法宣传中,成了义务宣传员。每当有参观者想要了解七二村的前世今生时,李逊总是愿意第一个站出来现身说法。

生活中,李逊也处处以身作则。2018年,李逊的侄女未经沟通就将其一纸诉状告到法院,声称李逊有三分地是属于她的。侄女在外地,虽然平时和自己关系比较疏远,但考虑到亲情的存在以及自己要起带头作用,没必要争争吵吵,毕竟和为贵,李逊主动作出了让步,将土地给了侄女。后来,侄女给他发来了长达几百字的短信表达歉意,短信上第一句话就说:“幺爸,你照顾好自己嘛。你们年纪都大了,我不想很多误会让我们一直这样下去……”

普法教育“春风化雨”

群众遇事找法,化解矛盾靠法,解决问题用法,在七二村早已成为共识。

说起这些年的普法教育,大河镇人大代表张绍武感触颇深。“过去要对村民进行普法教育,仅仅召集村民前来就很难,大家认为无聊,都不想参与,现在村民法律素质明显得到了提升,这种现象已经不再存在。”

张绍武介绍,后来村干部转变了思想观念,召集村民开会,晚上自带香烟、瓜子、水果,采用院坝会、圈圈会、拉家常等方式对群众进行普法宣传教育,“三斤瓜子两包烟、一壶老鹰茶”,在闲聊中村民们的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意识逐步增强。现在村里有什么工作,村民都非常重视,不仅重视而且全程支持。

自2007年以来,桐梓县司法局、大河镇党委政府以“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和法治文化建设为载体,组织开展了以“重法治·感党恩·淳民风”为主题的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和法治宣传教育,一直延续至今。针对七二村刑满释放人员较多的现状,村干部一对一帮扶,全方位做好刑释人员帮教工作,营造了良好的法治氛围,有效提升了广大群众法治观念。村“两委”还结合实际,因地制宜,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特色养殖、交通运输等产业,增加农民收入。

2015年3月,七二村被国家司法部、民政部授予第六批“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荣誉称号。2017年获“贵州省十佳法治文化阵地”,2019年12月荣获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农业农村部、中央组织部、中央宣传部、民政部、司法部授予的“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

在建设法治乡村,助推乡村振兴这条道路上,“蜕变”后的七二村奏出了最强音。

附件:

责任编辑: 张丽青
中华人民共和国司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