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司法部

西藏自治区——

雪域高原气象新(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大美边疆)

来源:人民日报 发布时间:2022-07-04 10:48
分享到 打印

  《 人民日报 》( 2022年07月04日 第 06 版)

 

  西藏拉萨至日喀则机场段公路控制性工程拉萨段沿线风景。 扎西顿珠 汪 纯摄影报道

  青藏铁路延长线拉日铁路Z8801次列车上,乘务员在为乘客倒水。 新华社记者 张汝锋摄

  西藏阿里地区拉昂错湖风光。 普索朗摄

  人民日报记者 申 琳 袁 泉 琼达卓嘎 鲜 敢 徐驭尧

  复兴号飞驰雪域高原,翻山越岭,穿隧过桥……2021年6月25日,拉林铁路正式开通,结束了藏东南地区不通火车的历史。

  桑珠是西藏山南市加查县人,如今经营着一家制作手工艺品的企业。“用火车运输,既节省了时间,也省了路途上开车的精力。”

  复兴号动车组列车,让越来越多和桑珠一样的企业经营者获得了便利。据介绍,截至今年5月31日,拉林铁路共运输旅客103万余人次,运送货物3.69万吨。而这,只是西藏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一个缩影。

  清洁能源发挥资源优势,五级公共文化服务覆盖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全面建立……新时代新西藏呈现出的新活力,标注着这里正在上演的沧桑巨变。

  完善基础设施,发展特色产业,推动高质量发展

  除了铁路,在西藏,公路网络也在不断完善:2021年8月21日,全长295公里的G6京藏高速公路那曲至拉萨段全线通车,西藏的高等级公路通车总里程达1105公里;同时,农村公路“最后一公里”行政村连接线项目也在全力推进中;截至2021年底,乡镇、建制村通畅率分别达到94.55%和77.94%。

  山南市措美县哲古镇,巨大的风力发电机组高高矗立。地处海拔4850米至5500米之间,机舱最高海拔达5157.8米,是目前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风电场之一。

  依托清洁能源资源禀赋,西藏清洁能源借助“西电东送”走出高原。2020年,国家电网有限公司组织签订“2021—2023年61亿千瓦时西藏清洁能源消纳框架协议”,将减少中东部地区标煤消耗183万吨、二氧化碳排放608万吨,预计将为西藏地区创造经济效益约16亿元。

  随着各项基础设施不断完善,西藏本地高品质特色产业也在逐步发展壮大。近年来,西藏自治区打造本地品牌,研发藏红花、青稞综合制品等7个品类、34个单品,深耕特色产业链培育。

  产业发展离不开金融活水支持,截至2021年底,全区银行类金融机构小微企业贷款余额1138.83亿元。浦发银行拉萨分行还设立了推动绿色金融发展的营销机构——绿色金融部,目前,相关业务已落地。

  巩固扩大生态保护修复成效,提升生态环境治理能力

  6月的雅尼湿地满眼葱绿,气候湿润。在雅尼湿地旁的嘎玛村,39岁的村民护林员次仁扎西在湿地周围巡逻,“现在湿地环境变美了,我们村庄也变美了,我们还发展樱桃种植等特色产业,吸引了很多游客来参观。”次仁扎西高兴地说。

  雅尼国家湿地公园地处林芝市巴宜区和米林县境内的雅鲁藏布江与尼洋河交汇处,公园面积8738公顷,海拔2920米。2016年以来,当地累计投入资金3010万元,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恢复植被面积1839亩,并开展了一系列环保专项行动。

  6月的雅鲁藏布江两岸,一片片杨树林、柳树林铺就的绿色江岸令人惊叹!雅鲁藏布江畔,63岁的山南市扎囊县扎其乡罗堆村村民边久说:“小时候,江边上一棵树都没有,全是沙子,风一刮,什么都看不清……”随着雅鲁藏布江防沙治沙造林工程建设项目的逐步实施,风沙少了,他自己也成了种树人。

  近年来,全区林草、农业农村、水利等部门共完成各类防沙治沙工程21.41万公顷、投资11.74亿元,超额完成“十三五”沙化土地治理任务。

  41岁的占堆是日喀则市康马县涅如堆乡贡巴村村民,以前一年中外出打工两三个月,其余时间在家干农活,年收入1万元左右。现在村里有了合作社,占堆比以前更忙碌,也更开心了:“我在合作社主要是喂羊,一年下来有5万元左右的收入,年底还有分红。”

  “以前放牧,一家人的生活全靠几只羊。有了合作社统一管理,大家不用担心牲畜吃草和出栏销售问题了。很多年轻人也选择学一门手艺或者外出打工,家里多了一份收入。”涅如堆乡乡长嘎玛旦达说。

  按照“政策引、项目推、技术促、典型带”的工作思路,西藏大力发展人工种草,走出一条高原地区“种草养地、种草养畜、林草间作、沙固水聚”的草业发展之路。

  近年来,西藏扎实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巩固扩大生态保护修复成效,有效提升生态环境治理能力。截至2021年底,西藏全区已建立各类自然保护区47个;现有森林1491万公顷。西藏已记录的野生植物达9600多种,其中,国家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152种。动物种类极为丰富,雪豹、黑颈鹤等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65种。

  办好民生实事,让群众看到变化、得到实惠

  “披碱草又长高了!”在山南市曲松县下江乡加娃村,海拔4400米的措姆草场生态修复基地里,白玛曲珍一边用尺子测量植被长势,一边在笔记本上记录相关数据……

  2020年6月,白玛曲珍从天津农学院毕业,得益于湖北援藏工作队率先开启的组团式市场化就业援藏工作,11月,她和其他35名高校毕业生一起赴湖北黄石进行就业体验,之后顺利通过面试,于2021年1月入职湖北某生物公司。几个月后,经过培训的白玛曲珍再次被公司选中,接手了措姆草场生态修复工作,“我很开心能学以致用,为家乡出一份力。”白玛曲珍说。

  近年来,西藏自治区高度重视促进就业创业工作,先后出台了24个支持就业创业工作的政策文件,建立了完备的政策体系;另外,2016年以来,西藏农牧民转移就业累计达353.2万人。

  “产业从无到有,生活环境从差到好,适龄儿童入学从部分到全部,如今,大家粮食满仓、生活富足,我们实实在在地享受到了国家和西藏发展的红利。”西藏自治区人大代表、昌都市芒康县如美镇竹卡村村委会主任土登扎西说。

  土登扎西的感受也是西藏广大干部群众的共同心声。2021年,西藏人均预期寿命提高到72.19岁,保障性安居工程建成1.12万套,五级公共文化服务覆盖城乡,药品、医用耗材价格持续下降……今天的西藏,正呈现出经济高质量发展、民生迅速改善的新气象。党的十九大以来,西藏坚持将80%以上的财政支出用于农林水、教育、医疗卫生、住房保障等民生重点领域。如今,以养老、医疗、失业、工伤和生育五大保险为主体的覆盖城乡全体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全面建立。

  今年起,西藏还将深入实施促进就业增收、办好人民满意教育、兜牢民生底线等民生工程,落实好15年公费教育,健全重特大疾病医疗保险和救助政策,实施5个海拔4000米以上县城的集中供暖工程,等等。“办好民生实事,要小步快走、稳步推进,让群众看到变化、得到实惠。”西藏自治区主席严金海说。


“交邮”融合,助力乡村振兴

  袁 泉 刘步阳

  快递分拣台、特产陈列区、直播工作室……在西藏山南市琼结县客运站内,可以看到很多电商业务常用的场景。现在,这里既是客运站,又是县农村快递分拨配送中心、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今年4月起,从这里发往山南市乃东区的邮件将由农村客运车辆代运,“交邮”融合发展向前迈了实质性的一步。

  山南市琼结县交通运输局局长杨少华说:“‘快递下乡+电商’业务融入日常生活,大大提高了老百姓的生活品质。”

  今年以来,西藏交通运输部门开始探索农村客货邮融合发展之路,打造多站合一、资源共享的基础设施体系。

  作为日喀则市定日县富民汽车运输服务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每周三都是拉巴次仁最忙碌的时候:他要踏上前往盆吉乡的客车。这趟车不但要搭载几十名乘客,还有一些邮政包裹;这些包裹在定日县邮政公司装车,在盆吉乡邮政所卸货,并由工作人员分拣,通知收件人前来取件。

  西藏自治区交通运输厅党委委员、总工程师冯振中介绍,西藏各相关部门、快递企业协会通过多次对接,与拉萨一家电子商务企业达成合作协议,共同推进琼结县“快递下乡+电商”融合发展,切实打通快递“最后一公里”问题。目前,自治区各地通过摸底调研,结合本地实际,择优推荐条件成熟的县(区)、乡镇综合运输服务站、合作线路。“随着物流服务体系的逐步完善,‘交邮’融合将为全区乡村振兴提供更多支撑。”冯振中说。


传统古村,焕发蓬勃生机

  人民日报记者 琼达卓嘎

  “年轻时重活儿做多了,老了以后腿就不行了。”西藏阿里地区普兰县科迦村78岁的村民江白玛老人坐在茶馆里,与老友喝着甜茶闲聊着,“4年前,家人陪我去拉萨做了腿部手术,手术费用全报销了……”

  “我们这里已有上千年的历史,目前科迦村广播电视、电信、移动信号覆盖率为100%,农村水电实现全覆盖,农牧民合作医疗参保率达100%。”科迦村村主任加措介绍。

  在一间20平方米的小作坊里,旦增玛正在摆放磨好的糌粑,“我们这里是科迦村妇女合作社,主要生产糌粑、豌豆糌粑和菜籽油,一年利润有十几万元,带动50多名妇女增收。”合作社负责人旦增玛说,“对我来说,最可喜的变化就是用电稳定了。”

  2020年之前,普兰县主要依靠两个小型水电站供电,一到冬季河水结冰、断电便成了常事。2020年12月,随着西藏阿里与藏中电网联网工程正式投运,科迦村的老百姓有了稳定的电力供应。

  近年来,当地对基础设施投入力度不断加大,科迦村不但通了柏油路、自来水,还新建了幼儿园、医务室等。走在村里整洁的街道上,路旁一栋栋白色的藏式小院鳞次栉比,坐在门前享受暖阳的老人们脸上满是笑意……

  “我们还组建了施工队等,村里的年轻人都有活干。”加措说,目前村集体经济盈利状况很好,其中盈利的30%分红给群众,2021年村民人均纯收入超过1万元。 


公路进山,带动产业发展

  人民日报记者 鲜 敢

  从西藏林芝市墨脱县城出发,沿着迂回曲折的盘山公路,在高山峡谷与青翠密林间穿梭一个多小时,格林村一栋栋依山而建、错落有致的楼房跃然眼前……

  曾经,背崩乡格林村深居大山密林,土地极少且交通不便,村民们大多靠种水稻和玉米为生。

  “2013年,墨脱结束了不通公路的历史,也改变了格林村的生活。”林芝市公安局派驻格林村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队长黄家斌说。

  2018年,格林村开始种植茶树,百亩茶园依山势而建。最初村民们一直犹豫不决,村两委和驻村工作队挨家挨户做思想工作,给乡亲们讲解发展形势和国家惠民政策,讲述邻近村自力更生的致富故事……

  精诚所至,村民们决心试试,但不懂茶园管理,再加上病虫害,茶园效益不太好。村里党员们从网上学技术,还帮着村民一起管理茶园,没过多久就有了成绩。截至2021年,格林村依靠茶叶种植累计增收超50万元。

  记者看到,不少装满建材的工程车辆停在各家门前……原来,除了修建茶园的观景台,还有不少户村民都在装修改建自家房屋,准备开家庭旅馆、餐馆等。

  近年来,随着当地知名度不断提升,越来越多游客前来度假。“我们不打算大规模开发旅游资源。”黄家斌说,密林的生态太脆弱了,承载不了过多的旅游开发,“村民们也明白,只有护住了家园的生态,才能换来更好的发展。” 


以美丽心灵守护美丽家园(一线感悟)

  徐驭尧

  放眼雅鲁藏布江畔,绿色最动人心。在西藏山南市,雅鲁藏布江绿色生态走廊生机勃勃。滚滚江水两侧,曾是茫茫沙丘;一代代人持之以恒的努力,筑起了一道牢固的绿色长城。

  时间检验着奋斗的成色,理念指引着行动的方向。植树、种草,要一株株栽种、一片片成长,才会连点成线、集线成面。当地群众经过几十年的探索,一代接着一代干,选育出适合本地的植物,营建出沙棘成片、绵延不绝的绿色景象。这些成绩启示人们,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就能凝聚起无数人奋斗的激情和力量,创造一个又一个奇迹。

  以尺寸之功积千秋之利。治沙人的久久为功,植树人的驰而不息,河长湖长们的默默坚守……不管是环境保护还是生态修复,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从来不会一蹴而就,需要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执着、日积跬步以至千里的韧劲。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就要多谋打基础、利长远的善事,多干保护自然、修复生态的实事。

  守护美丽家园,离不开无数颗热爱自然、守护生态的美丽心灵。大美雪域高原,既美在壮美辽阔的自然环境,也美在一代代接续奋斗的守护者。他们在这里奋斗、奉献,守护这里的绿水青山,建设更加牢固的生态安全屏障,令人敬佩,值得点赞!

  本版统筹:董建勤 张彦春

  本版责编:康 岩 宋 宇 刘涓溪 吴 凯

  版式设计:张芳曼

附件:

责任编辑: 杨翠婷
中华人民共和国司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