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司法部

用法治思维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 以良法善治探寻宜宾“密码”

来源:千龙网 发布时间:2022-09-22 15:11
分享到 打印

  千龙网讯(记者 刘美君)9月2日,全国司法行政系统先进模范表彰大会在京举行。全国司法行政系统297个先进集体、347名先进工作者和146名劳动模范受到表彰。其中,四川省宜宾市司法局被授予“全国司法行政系统先进集体”称号,宜宾市司法局党委书记、局长杨国庆作为“全国司法行政先进集体”模范代表参会。

  宜宾位于川滇黔三省结合部,金沙江、岷江在此汇流成长江。党的十八大以来,宜宾市司法行政系统牢固树立“建一流班子、带一流队伍、创一流业绩”的工作目标,不断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法治支撑。

  党建引领实现工作新发展

  近年来,宜宾市司法局实现了机关党建引领行业党建、队伍建设全域发展。

  “坚持党对司法行政工作的绝对领导,切实把‘两个维护’政治要求贯穿到司法行政工作全过程各方面,是我们开展工作的首要遵循。”杨国庆介绍,2020年7月,全国政法队伍教育整顿试点启动,宜宾成为试点地区之一。4个月时间内,宜宾市司法局圆满完成了全国政法队伍教育整顿试点任务,20余项试点实践在全国推广。

  在队伍建设方面,宜宾市司法局创新“三亮九谈”工作法、“五查五看”整治社区矫正顽疾、党建引领律师行业专项治理等10余项经验做法。此外,该局还研发“宜宾司法智能预警平台”精准整治“司法掮客”。

  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全面推开后,研发智能预警平台精准整治“司法掮客”的工作经验再次为全国提供了“宜宾样板”。杨国庆说,始终把党的建设与司法行政工作同谋划、同督导、同考核,宜宾市司法行政系统利用3年时间实现了基层党组织在司法行政机关、人民调解组织以及律师、公证、仲裁、司法鉴定等法律服务行业的全覆盖,着力打造党建精品,党史学习教育融入“枫桥式”司法所创建、律师行业党支部“十个标准化”建设等经验做法先后得到肯定。

  助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如何为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助力地方经济发展提供坚强的法治保障和优质的法律服务?杨国庆告诉记者,近年来,宜宾市高度重视法治政府建设,将法治政府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同部署、同推进、同督促、同考核、同奖惩。5年来,通过市政府与县(区)政府签订工作责任书的方式,将法治政府建设、法律援助、“智慧司法”建设等10余项工作任务常态化纳入党委政府年度工作要点。

  同时,宜宾市司法局还相继承担了司法部省市县乡四级行政执法协调监督体系建设、四川省全面依法治县暨推动解决法治建设8个具体问题示范等国家级、省级试点任务;先后承担了四川省《司法所规范化建设标准》等业务规范起草任务,并与宜宾学院合作建成首个省级社区矫正研究中心。

  队伍建设的成效在工作中不断显现,形成“法律七+五进”暨基层示范创建工作模式,在宜宾市运营的全国首条智能轨道快运线上开通宪法专列,建成落地全国首个民法典广场……宜宾市凭借一系列创新成功荣获“全国法治宣传教育先进城市”称号。宜宾市司法局还形成民法典宣传、川南律师联盟、设置“法治委员”创新基层治理路径、社区矫正工作等30余项创新成果。

  事实上,在不断的工作实践和创新探索中,宜宾市司法行政系统为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助力地方经济发展提供了坚强的法治保障和优质的法律服务。

  在新征程上展现更大作为

  近年来,宜宾全市司法行政系统先后获得“全国综合治理先进集体”“全国公共法律服务先进集体”“全国社区矫正机构先进集体”等20余项国家级表彰,90余名个人受到省部级以上表彰,先后涌现出“全国司法行政系统二级英模”彭传忠(已逝)、“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吴诗华,法律援助战线涌现出“全国先进工作者”张芙蓉等先进人物,极大地提升了宜宾司法行政系统的知名度与美誉度,有力提升了队伍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杨国庆告诉记者,这些优秀司法行政工作者,是宜宾市司法行政系统干警一心为民、担当奉献的缩影,他们排查矛盾,有细心;受理纠纷,有耐心;调解纠纷,有公心;帮人解忧,有真心。

  “近年来,宜宾市司法局不断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法治支撑。”杨国庆随后告诉记者。

  加快推进依法行政,宜宾市司法局探索司法所服务乡镇(街道)重大行政决策重大项目和行政执法指导监督工作,行政决策和行政执法科学化、民主化、法治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先后出台修订《宜宾市行政机关行政应诉办法》等7项工作制度,在全省率先实现市政府副市长作为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

  夯实基层治理根基,宜宾市司法局全面完成11个县区、136个乡镇(街道)、2098个(社区)公共法律服务实体平台建设,“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实现全覆盖,7个县(区)司法局业务用房得到改扩建,基层基础全面夯实。

  “站在新的起点,宜宾市司法行政系统将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在平安建设、法治建设的新征程上,展现更大作为、作出更大贡献。”杨国庆说。

附件:

责任编辑: 张丽青
中华人民共和国司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