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司法部

敢于担当 善作善成 以高水平法治助推高质量发展
——记“全国司法行政系统先进工作者”吉林省辽源市司法局
党组书记、局长慈向东

来源:《司法所工作》杂志2022年第12期 发布时间:2023-04-11 15:13
分享到 打印

  慈向东,自2016年2月以来任吉林省辽源市司法局局长。一直以来,慈向东团结带领全市司法行政系统干警,统筹推进全面依法治市和司法行政工作,取得显著成效。辽源市先后成功创建全省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市、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市。慈向东曾荣获全国公共法律服务先进个人,市管领导干部考核连续6年为优秀等次。2022年,慈向东被表彰为“全国司法行政系统先进工作者”。

做表率、转作风,聚焦队伍建设强素质

  一是当好“领头雁”。慈向东牵头制定了法治辽源、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三个具体实施方案,这些均为未来五年的工作遵循。二是树立“风向标”。上任伊始,针对中层干部业务能力不强的情况,慈向东组织召开工作研讨会,进一步解放思想。在汇报工作中要求脱稿,倒逼机关干部提升工作能力,一直坚持至今。每年制定重点任务清单,明确时间表、路线图和具体责任人,6年来深入基层单位120多次,确保各项工作落地见效。三是铺设“高压线”。慈向东严格履行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定期听取班子成员履行“一岗双责”情况。扎实开展司法行政系统队伍教育整顿,全系统作风纪律建设得到了全面加强。严格执行民主集中制,重大项目、重大部署、重要工作均通过党组会议研究。四是注重“德能贤”。5年来,第一学历本科以上人员从27人增至40人,其中法学专业达到17人,具有法律职业资格的人员从4人增至10人,获得省、市表彰集体74个、个人119名。

抓统筹、夯基础,聚焦法治辽源优举措

  一是由“全面推动”向“精准施策”转变。在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创建过程中,将100项指标细化分解为300余项工作任务,落实到市纪委监委、市委组织部、市市场监管局等57家部门,多次征求部门意见,形成共识,确保每项任务都有部门接、都有部门干。二是由“工作指导”向“主动服务”转变。慈向东牵头与四个协调小组和各部门建立了沟通联络机制,先后主持召开座谈会、对接会、法治沙龙等50余次,下发工作指引、提示函等15次。辽源市重大行政决策程序科学规范,市政府重大决策事项审查率100%。出台《辽源市养犬管理条例》等8件法规规章,立法节奏明显加快。全市各行政执法部门“三项制度”全面建立。全市政务服务网办率由72.5%提升至90.2%。在全省率先推行了涉企经营告知承诺制。三是由“单打独斗”向“协作共赢”转变。带头与市委办建立了“第一议题”工作机制,市委常委会学习研究审议依法治市相关工作已成为日常工作模式;与市政府办建立了重要工作推进机制,重要议题上市政府党组会、市政府常务会议,推进各项重点工作顺畅开展。与市委组织部、市纪委监委、市政府所属部门、市法学会等建立沟通协调机制,扩大了法治建设“朋友圈”。四是由“全面督察”向“落实整改”转变。在全省实现了“三个率先”,即率先印发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任务清单,率先将任务清单纳入市委巡察范围,率先开展全面依法治市绩效考核,将分值比重提升为全市绩效考核总分的10%,确保工作责任全面压实。3年来,对市公安局、市交通局等20家单位开展了巡察监督,反馈法治类问题30余条。依法治市办会同“两办”督查室,连续多年开展专项督察,制发督察反馈函20多份,督促整改问题150余个,确保将督察考核成果转化为法治建设工作成效。

抓服务、办实事,聚焦初心使命惠民生

  一是营商环境更加优化。慈向东带头制定《辽源市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指标体系》,将抽象的法治规则转化为清晰可辨、可以测评的具体内容,着力用“法治之手”厘清政府和市场的“边界线”、筑牢市场主体“防护网”、托起市场竞争“公平秤”。二是公共法律服务更加惠民。打造了全省唯一的“7×24”小时全时空公共法律服务热线,服务质量连续多年排名全省第一。市仲裁服务中心办理建筑房地产类案件在全国排名第14位,回迁安置房屋产权确认工作解决了1000余户居民房照办理难题。三是普法工作更接地气。慈向东推动组建了全省唯一一家普及法律知识领导小组,并构建了党委领导、人大监督、政府实施、政协支持、部门负责、社会参与的普法依法治理工作格局,争取520万元用于投资建设宪法主题公园和法治走廊,成为辽源老百姓学习法律的寓教于乐之地。四是为民解忧更加贴心。为满足上访群众的合理诉求,慈向东经常工作到深夜,梳理问题,研究政策,多次协调市政府领导和相关部门召开信访工作联席会议,妥善解决信访难题,有效提升政府公信力。

  (《司法所工作》杂志责任编辑:贺堃)

附件:

责任编辑: 张丽青
中华人民共和国司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