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627号
法制日报全媒体记者 刘志月
法制日报实习生 刘 欢
法制日报通讯员 牟 辉
暮春时节,走进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利川市,这座鄂西边陲小城如今已重新焕发勃勃生机,这离不开全市司法行政人的倾情付出。疫情发生以来,利川市司法行政系统全力以赴投入疫情防控阻击战。
2月29日,湖北首次发布《湖北省县(市、区)新冠肺炎疫情风险等级评估报告》,利川市被评为低风险县市区。
坚守在一线
“百分百入户,百分百见面。”
1月25日,大年初一,进驻利川市团堡镇学堂坪村,周攀就提出两个“百分百”的目标。
周攀是利川市司法局驻学堂坪村尖刀班班长。
学堂坪村海拔1500米,共有村民小组11个,总人口874人,外出务工人员超过600人,其中在武汉或途经武汉返乡的有400余人。
在周攀统筹下,对外,学堂坪村各大入口均设卡口,防止病毒扩散;对内,尖刀班成员和村干部全面摸排,逐一入户测量外地返乡人员体温,对村民房前屋后进行消杀。
为让居民安心居家隔离,全村生活物资由村里统一采购、统一配送,并逐一分发放到户。
疫情发生以来,该村未出现一例疑似或确诊病例。与该村同在一镇的新田坝村,也是远近闻名的“无疫情村”。
“疫情发生初期,新田坝村周围村庄陆续出现确诊病例,情况相当危急。”利川市司法局驻新田坝村尖刀班队员朱万帮说,驻村工作队1月25日进驻后,立即发动村干部、志愿者等封锁全村所有通道,并组织巡逻队在村里巡查。
疫情发生以来,利川市司法行政系统先后组建和参与的尖刀班共17个。他们宿野岭、守要道,进农家、走院落,耐心细致地开展法治宣传和说服教育,并辅以人文关怀,让村民安心在家隔离。
战“疫”要讲法
到亲戚家过年,受疫情影响无法回家。因吃饭人太多,原本不富裕的亲戚家愈发雪上加霜。来自湖南吉首的一家人于心不忍,拨打了利川市疫情防控指挥部的电话,希望办理离鄂通行证。
接到电话后,值班律师刘学凯为其详细讲解利川市疫情防控政策法规,悉心安抚对方。随后,联系相关单位对这两户人家进行关怀慰问,帮助解决生活困难。
这样的问题,刘学凯在值班期间经常碰到。
1月25日,利川市司法局组织执业律师、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成立了“利川市疫控法援突击队”,53名律师和基层法律工作者主动报名参加突击队,刘学凯是其中之一。
1月29日以来,利川市法律援助中心主任田久平每天带领两名突击队成员轮流到市疫情防控指挥部值班,刘学凯也主动报名参加。
“值班律师被编入市指挥部交通管控和公共区域管理组:一是接待来访群众,为群众外出通行提供政策法规咨询服务;二是对指挥部发布的通告等进行合法性审查。”田久平说,高峰期每天接待上百人的咨询,通告几乎每天都发。
刘学凯他们对指挥部发布的通告并不是简单地事后审查,而是参与到通告的制定之中。指挥部制发通告前,会召开会议听取律师意见,以确保发布的通告与上级出台的政策法规保持一致。
值班律师还就疫情防控可能出现的法律问题发出预警。
“比如在疫情防控初期,部分乡镇与乡镇、村与村之间采取挖断通行道路等‘硬核隔离’手段,这里面就存在一定法律风险。”刘学凯说。
防控无遗漏
“菜来咯,大家都来帮忙搬!”
2月21日中午,一辆大货车满载着24吨蔬菜抵达利川,忙前忙后的王某喊道。
王某是利川市司法局东城司法所社区服刑人员。自到司法所报到以来,王某严格遵守社区矫正管理规定,服从司法所工作人员的监管,并在工作人员引导下,积极参加公益、志愿者活动。
疫情发生后,作为利川当地的抖音直播网红,王某发动粉丝和志愿者帮忙,从广东徐闻运来这批爱心蔬菜,分发到十多个社区。
“疫情期间,我们严格落实工作责任,全面做好重点人群服务管理工作,鼓励他们参与疫情防控。”利川市司法局社区矫正工作管理局局长赵岩说,全市348名在矫社区服刑人员,在疫情期间未发生脱管漏管,也无一起确诊或疑似病例。
结合疫情防控工作实际,利川市司法局社矫局对社区服刑人员的入、解矫,日常报告等均采取电话、微信视频方式进行,社区服刑人员每日电话及微信位置报告,工作人员不定期开展视频抽查。利川市司法局班子成员还分片包干,奔赴乡镇街道落实社区矫正和安置帮教工作责任,确保了特殊人群服务管理的平稳有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