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司法部

四川司法行政系统建机制优服务

不断提升乡村公共法律服务供给水平

来源:法治日报 发布时间:2022-06-29 10:28
分享到 打印

  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 马利民

  “村里每月至少开展一次普法活动,老百姓遇到问题会第一时间找法律顾问或者村两委咨询,这几年村民的法治观念有很大提升。”近日,四川省巴中市平昌县陇山村村民陈某告诉《法治日报》记者。

  记者在陇山村看到了一个法治文化大院,里面有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室、综治办公室、人民调解室等,定期开展主题法治宣传、村民说事会等活动,将普法宣传以喜闻乐见的形式与乡村治理有机结合起来。

  这只是四川大力推进乡村法治建设的一个缩影。近年来,特别是“乡村振兴 法治同行”活动开展以来,四川省司法行政系统多措并举,着力把公共法律服务融入乡村治理工作大局,延伸到群众身边,努力发挥公共法律服务的基础性作用,为乡村振兴提供有力法治保障。

  夯实基层基础

  “自从我村设立了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室,已经化解了50多起矛盾纠纷。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室主要是协助司法所做好法治宣传、特殊人群管控等工作,并负责辖区内矛盾纠纷排查。”陇山村村调委会相关负责人说,坚持“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让矛盾化解在基层。

  据了解,目前,平昌县已建成以县公共法律服务中心为核心,镇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为载体,村(居)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室为基础的“县—镇—村(居)”三级公共法律服务实体平台,为群众提供“一站式”法律服务。

  为增强老百姓的法治获得感,各地各部门不断提升公共法律服务供给水平。四川省司法厅与省退役军人事务厅印发《关于加强新时代退役军人公共法律服务的意见》,在市县乡退役军人服务中心设立法律服务实体平台3332个,在公共法律服务中心设立退役军人办理窗口204个;简阳市开通公证线上自助办证平台,实现“马上办、网上办、就近办、一次办”;成都市青羊区提供延时服务,时刻为村(社区)群众提供贴身法律咨询。

  目前,全省已建成村(社区)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室34354个,设立法治辅导站7000余个、法律援助工作站5000余个。年均化解矛盾纠纷36万余件,年均为乡镇党委政府提供有效法律意见超3.5万件次,指导村(社区)制定村规民约8000余件。

  据四川省司法厅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四川省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在顶层设计方面取得较大突破,纳入了全省“十四五”专项发展规划,公共法律服务中心(站、室)实现市县乡村四级全覆盖,12348公共法律服务热线和四川法律服务网升级为全天候24小时响应,探索建立了包含124项内容的“全生命周期”法律服务清单,基本实现公共法律服务“抬头能见、举手能及、扫码能得”。全省共创建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233个。2021年度,省司法厅被省委、省政府评为乡村振兴先进单位。

  提供精准服务

  建立一个微信服务群,每季度一次法治讲座、一次村务法律集中审查、一次法律风险排查、一次不少于8小时的现场法律服务,每年一份法治提升建议报告、一卷法治档案,法律顾问所在律师事务所(法律服务所)每年至少组织一次法律服务进村(社区)活动……成都市新都区创新推进村(社区)法律服务模式。

  绵阳市游仙区充分发挥法律顾问作用,审查《村(居)民公约》172份,针对农业农村重点产业项目开展乡村“法治体检”93次,出具法律意见书280份。

  “四川大力推动‘一村一法律顾问’制度,逐渐建立健全了司法所人员为主体、律师参加的法律顾问制度。”四川省司法厅相关负责人说,四川司法行政系统主动作为、积极履职,广泛参与辖区项目建设、招商引资及合同拟制、产业发展、信访调处等活动,为基层党委政府依法决策、依法管理经济和社会事务提供法律服务。

  自贡市富顺县组建乡村振兴法律服务团,去年共为村(居)自治组织审查合同50余份,指导修订村(居)民公约100余条,为乡镇企业提供法治讲座20余场次、审查劳动合同1000余份;宜宾市坚持“一律师一工程”,积极服务页岩气开采、成宜高速公路征地拆迁、少峨植物园工程等重大项目;乐山市井研县组建党员法律顾问团,主动为全县涉农项目进行合法性审查,指导司法所和法律顾问积极为辖区内镇(街道)党委政府涉农决策提供法律意见建议,共审查文件389份,提出法律建议600余条。

  此外,紧扣乡村产业振兴,四川加强法律服务供给,为乡镇企业、农业合作社、农业产业园区、农村土地流转等开展“法治体检”、合同审查4700余场次;创新开展“律师审查意见书+公证书+交易鉴证书”的农村闲置农房流转“三书”模式,已流转384宗,成交金额5581万余元;开展律师公证法律服务团活动和四川“同心”律师服务团活动,加强对民族地区的对口法律帮扶;办理涉农资源破坏、环境污染、生态环境恶化退化、工业和城镇污染向农业农村转移的环境损害司法鉴定案件1384件。

  创新普法宣传

  雅安市芦山县司法局组织律师、花灯演员等人员,认真梳理婚姻家庭、禁毒、防电信网络诈骗等不同领域的法律法规,列出宣传重点清单,采用通俗易懂的方言,通过“花脸”与“幺妹儿”你问我答的“跩花灯”形式,让法治宣传随着文化一起下乡,让群众在观赏文艺节目的同时接受法治教育。

  绵竹市自制的《民法典·绵竹年画绘本》,通过300幅反映群众日常生活的年画、简单明了的顺口溜、近600条法律条文,创新“年画释法”的普法新形式。

  广元市昭化区充分利用农民夜校、“村村响”广播,结合“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6·26国际禁毒日”“12·4国家宪法日”等重要时间节点开展专题法治宣传教育活动800余场次,邀请专家学者解读民法典10场次。

  全省各地还涌现出“六手印记”“法治小院”“乡贤理事会”“村民说事室”等创新做法,营造“学法、懂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氛围,群众的法治意识不断增强。

  去年年底,四川省委、省政府印发《四川省法治宣传教育第八个五年规划(2021—2025年)》,明确要深化拓展“法律进乡村、进社区”。劳动法律法规宣传、防范电信网络诈骗宣传、“送法进彝乡”、民法典宣讲等主题活动走进乡村社区,如火如荼开展。截至目前,全省共组织开展法治宣传活动5.6万余场次,受教育群众650余万人次。

附件:

责任编辑: 朱剑
中华人民共和国司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