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司法部

夏季旅游热 普法正当时

游客跟着景区法治地图去打卡

来源:法治日报 发布时间:2025-07-10
打印

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 杜 洋

  “您好,这是露营安全须知,遇有法律问题可随时拨打检察服务热线。”6月24日一大早,黑龙江省抚远市人民检察院干警迎着晨光来到黑龙江畔景区附近的房车露营地,向来自五湖四海的自驾游旅客开展精准普法,通过案例讲解、现场答疑等形式宣讲法律知识。

  “我院通过一系列深入人心的活动,共同营造良好的景区法治氛围,增强游客的法治观念和依法维权意识,护航八方来客安心畅游,助力家乡文旅发展。”抚远市检察院副检察长王伟对《法治日报》记者说。

  随着夏季旅游旺季的到来,群众出游热情高涨,各地景区景点客流日渐增多。各地以此为契机,组织开展了一场场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普法宣传活动,在景区营造良好的法治氛围,进一步增强了群众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意识。

法治元素融入旅游场景

  盛夏6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吉根乡西极塔景区迎来旅游高峰。6月28日,吉根司法所工作人员来到景区开展普法宣传活动,他们变身“法治向导”,在景区入口、观景台设立“流动普法角”,针对游客提出的民宿退订、景区设施安全等问题,通过“以案释法”现场支招,将生硬的法条转化为群众听得懂、用得上的“旅行锦囊”。此次活动发放宣传资料200余份,提供法律咨询18人次。

  为营造景区浓厚的法治氛围,吉根司法所创新推出“沉浸式普法+贴心服务”模式,将法治元素深度融入旅游场景,为游客带来既有“法治温度”又有“边疆特色”的别样体验。

  各地政法机关找到法治与文旅之间的契合点,全力推进法治与文旅融合发展,让游客在寓教于乐中轻松掌握法律知识,有效提升法治素养。

  “请问这里是莲都区生态修复警示教育基地的打卡点吗?”在浙江省丽水市莲都区古堰画乡景区内,一名游客手持“法治之旅”打卡地图向莲都区人民检察院的检察官询问。对此,检察官耐心地向游客解答该如何根据法治剧本要求完成互动挑战。

  5月24日,由莲都区检察院组织开展的沉浸式普法互动活动在古堰画乡景区精彩亮相,游客可以一边跟着“景区法治地图”打卡,一边寻找检察官解答剧情问题,每解开一个法律谜题,都能获得很强的成就感。

  6月20日,湖北省武汉市蔡甸区人民法院在花博汇、汉赛跑跑花园等景区举行“无讼景区”挂牌仪式。蔡甸区法院干警在各大景区入口、游客中心、特色市集向群众发放精心编印的《旅游法律风险提示手册》,将法律条款编写成通俗的“避坑指南”,让游客在游览中轻松了解法律风险,有效预防消费陷阱。

交通工具变身普法平台

  6月18日,在浙江省杭州市拱墅区如梦上塘景区里,一场别开生面的普法宣传活动令人耳目一新。

  上塘河中的游船化作移动法治课堂,船上的游客在观赏河道舞台传统文化表演节目外,还在回程的路上观看了舞台大屏幕上播放的原创微视频《普法日记之网络风波》,并获得一份印有表演中涉及《浙江省大运河世界文化遗产保护条例》的普法折页,让游客在视听盛宴中潜移默化地接受法治熏陶。

  这是由拱墅区司法局、区普法办、上塘街道办事处、区文商旅集团联合举办的“如梦上塘 法韵之旅”普法宣传活动。游客们纷纷表示,这种寓教于乐的普法方式既新颖又实用,不仅增强了法律意识,还增添了旅途乐趣。

  “抓住夏季出游热潮,在景区开展普法活动,是将法治宣传融入群众生活、提升普法覆盖面和群众获得感的重要举措。”拱墅区司法局局长祝华告诉记者,如此一来,法律不再是枯燥的条文,而是在特定文化场景中鲜活起来的知识,更容易被理解和记忆。

  6月16日,齐齐哈尔铁路公安处联合齐齐哈尔铁路运输法院加格达奇法庭与相关部门将普法宣传活动搬上K497次列车,法院干警将餐车车厢布置成临时法庭,开展模拟法庭活动,通过以案释法,让乘客在旅途中深入了解法律知识,增强法治观念。列车上的互动问答环节,更是让乘客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深刻体会到法律与生活的紧密联系,让法治之光一路照亮旅途。

  记者了解到,各地积极探索面向游客的普法新形式,不仅将普法课堂搬到景区,还将各种交通工具打造成普法平台,让普法宣传活动成为旅途中的一道亮丽风景线,使乘客在旅途中也能沐浴法治阳光。

更好保障游客合法权益

  “景区安全不只是服务承诺,更是不可逾越的法律底线。”6月20日,在九真山景区,蔡甸区法院法官聚焦生态保护与安全管理,深入景区面向管理者及经营者开展旅游法、环境保护法及安全保障义务专题宣讲。

  法官不仅通过剖析真实案例,深入浅出地阐释生态红线不可触碰、禁止破坏自然景观和植被等环境保护法律责任,更系统梳理了涵盖消防安全、游客行为引导与风险共管、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等全方位的安全保障义务要求。互动交流中,法官耐心解答商户和工作人员提出的诸如“游客擅自进入未开放区域景区责任边界何在”“游乐设施安全警示标识的法定设置要求”等具体经营中的“安全困惑”与“环保疑虑”,既阐明法律边界,又提供实用建议,给景区商户和工作人员吃下“法治定心丸”。

  各地政法机关深入景区游客中心、酒店、商铺等经营场所,开展普法宣传活动,增强经营者法治意识,更好地保障游客合法权益。

  6月26日,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玉泉区大南街司法所联合多部门,在辖区内的大召历史文化旅游区游客服务中心开展个体工商户普法活动。活动通过“靶向式”法治讲座,围绕民法典、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旅游法等与景区商户经营息息相关的法律法规,结合景区消费纠纷、食品安全、广告宣传、安全保障义务等高频风险点,进行深入解读,为商户提供清晰的法律指引和实用的风险应对策略,有效增强了商户的法治意识。

  6月12日,湖北省赤壁市人民检察院“赤心”团队深入千年古镇羊楼洞,用“接地气、冒热气、聚人气”的普法形式,将法治服务送到群众身边。其中,“赤心”团队成员走进古镇沿街商铺,针对旅游经济特点,围绕文物安全、食品安全、知识产权保护等内容,为商户讲解经营中的法律风险。

  “以前总觉得法律条文很难懂,今天检察官用案例一讲,我们一下子就明白了!”羊楼洞一位茶馆老板点赞道。

  各地通过深入开展旅游普法宣传教育活动,进一步增强了广大群众的法治意识,提升了相关市场主体履行法律责任义务的自觉性和主动性,营造出良好的旅游法治环境,有效激发了旅游市场新活力。

附件:

责任编辑: 操可

中华人民共和国司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