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怀 | 双手托举明天的希望
发布时间:2022-11-23 11:00:00 【我要纠错】 【字体: 默认 【打印】【关闭】

  中国纪检监察报通讯员 吴震 陈凌云

  11月15日凌晨4点,南日岛上海风呼啸,睡梦中的福建省莆田市秀屿区南日镇卫生院妇产科原护士长魏德英被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叫醒:“婴儿刚出生就全身发白,呼吸也越来越弱,怎么办?”产科的年轻同事用颤抖的声音向魏德英求助。

  虽然已经退休,但魏德英没有丝毫犹豫推辞。她匆忙套上衣服,一路疾跑至卫生院产科。凭借多年的工作经验,魏德英镇定有序地实施抢救。窗外,朝阳初升,驱散黑夜;屋内,婴儿面色逐渐变得红润,呼吸恢复正常。

  “健康所系,性命相托。”从医33载,魏德英谨记从医誓言,诊治孕产妇超过8万人次,接生婴儿6千多个,将自己的青春无私奉献给了海岛的妇产事业。由于工作成绩突出,她获得了全国劳动模范、全国卫生系统先进工作者以及福建省劳动模范等多个荣誉称号。

  南日岛位于福建省莆田市东南部,距离海岸约10公里。以前,由于交通不便,岛上医疗资源缺乏,大多数孕产妇都是找当地的接生婆协助在家生产。没有经过专业培训的接生婆和未经严格消毒的接生器械,给不少产妇、婴儿留下了病根,有时还会导致产妇、婴儿丧命。这些给自幼生活在南日岛的魏德英造成了不小的冲击,也促使她选择了助产专业。

  1989年,19岁的魏德英从莆田卫校助产班毕业。班级里的其他同学都在市区的卫生院找到了工作,纷纷劝魏德英也留在市区:“这边工资待遇好,生活条件也更好。”当时,花一样年龄的魏德英对未来满怀憧憬,同学们的话不免让她有些动摇。

  “阿英,岛上至今还没有专业助产士。如果你能回岛工作,就能帮助岛民挽回许多小生命。”父亲的深夜谈心让魏德英深思,乡亲们的淳朴善良、期盼眼神也一直萦绕在她的脑海。很快,魏德英做出了选择,回到海岛!

  南日岛卫生院医疗设备简陋,医疗器械消毒只能靠烧水蒸煮,照明则要靠柴油机发电。而每天晚上10点过后柴油机就不发电了,卫生院只能靠煤油灯、蜡烛照明。遇上紧急情况,魏德英和同事们就在微弱的灯光下为产妇接生。魏德英常常整夜紧绷着神经,有时一直忙到第二日中午,连口水都来不及喝。

  “没有什么比听到婴儿的第一声啼哭,更振奋人心了。”虽然条件艰苦,但魏德英觉得自己的工作很有意义。为了能及时处理孕产妇急情,魏德英一直住在卫生院的宿舍,一年值200多天夜班。仅有的休息时间,也被她用来钻研专业知识,提高助产技术。

  渐渐地,魏德英从初出茅庐的产科新手成长为技术娴熟的妇产科护士长。闻名而来的孕产妇越来越多,她也更加忙碌,白天黑夜连轴转,几乎全年无休。同事们私下给她起了个绰号“铁娘子”。“怎么会不累呢?为了心中‘守护新生’的信念罢了。”魏德英说。

  虽然魏德英也学会了不少抢救技术,由于岛上医疗设备有限,还是有些危急重症产妇需要转诊出岛。为确保产妇安全转诊,不论多晚多难,魏德英都会陪同护送。

  护送工作并非易事。她曾在狂风大浪中连续护送产妇两趟,被颠簸得脸色惨白,也曾在寒冷的冬夜冒雨护送,因此连续多日高烧不退。有一次,魏德英护送产妇出岛时遭遇了大雾天气,她们乘坐的小渔船在海上找不到方向,漂流了近8个小时才靠岸。还有一次,魏德英护送一位妊高症产妇,途中产妇突然血压陡增、全身抽搐,无意识地到处啃咬,情况十分危急,如果处理不当就会使母婴都面临生命危险。虽然乘坐的小船因风浪而不停摇晃,但魏德英稳住心神,马上组织急救。她一边与同事一起抓住产妇抽搐的手脚防止继续啃咬,另一边帮助产妇服下急救药品,降压并镇定病情。紧急抢救下,产妇慢慢恢复神智,病情也逐渐稳定。魏德英这才瘫坐下来,后背早已被汗水浸湿。

  曾经,市区有几家医院向魏德英伸出橄榄枝。“妈,您调出来的话离我的学校也近,我也能常看到您。”魏德英经不住儿子的苦苦央求,填写了调任申请表。但岛上还有几个即将临盆的产妇情况比较复杂,她们能否顺利分娩?那个有产前子痫的产妇会不会再遇到问题?……思来想去,魏德英放不下如同亲人般的岛民们,也割舍不掉对这片海岛的牵挂。“再等一等。”她总这么安慰儿子。但等了一年又一年,魏德英始终未曾离开这片土地。

  近几年,随着交通状况的改善,岛民进出流动频繁,在南日岛生产的妇女渐渐少了。但魏德英没有松懈下来,而是运用所学为岛上的妇女提供妇科病的义诊义检服务。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已经退休的魏德英成为南日岛第一批疫情防控医务人员。除了每日为数百名出岛返岛人员预检分诊外,她还主动背上二十多斤的消毒液,参与集中隔离医学观察点等风险地区的消杀工作。如今,她返聘在南日岛卫生院,负责核酸采样及血液检验,继续为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守护海岛群众生命健康贡献力量。

来源: 中国纪检监察报 (责任编辑:杨翠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