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627号
2021年2月16日,正月初五,安徽省12348公共法律服务热线的“热度”,犹如立春之后节节攀升的天气温度。“还有什么问题不清楚吗?如果没有了,请在挂断电话后对我的解答进行点评。”上午10点35分,热线平台座位号为G2的值班律师段春雨结束一通咨询后,其面前的电脑系统上出现了一个数字“35”,这是其从早上8点起至当时解答的电话咨询数量。
“往年春节的日均话务量约200通,今年春节的日均话务量增长了5倍,每天约有1000通。”安徽省法律援助中心主任刘绍云用一组明显的数据对比,道出了2021年春节省级12348公共法律服务热线很“热”的景象。目前安徽省级12348公共法律服务热线已实现免费向公众提供7×24小时的服务,由安徽省法律援助中心负责管理。
热线“滚烫”的变化趋势之下,是因为实实在在地为群众排忧解难,提升了群众的信赖度和知晓度。春节前夕,为了面向响应疫情防控而就地过年的人群提供高效的法律咨询服务,安徽省法律援助中心提前做好预案,抽调政治素质、业务素质过硬的律师轮守热线平台,确保法律咨询服务“不打烊”,不让百姓的问题“隔夜”。
未雨绸缪方能应对自如。从大年初一下午开始,话务量就开始出现猛增趋势。值班律师章焕焕当时正在热线平台值班,她告诉记者:“很多群众打电话进来,发现电话接通后的第一反应,都是抱着试试看的态度打进来的,没想到真有值班人员在上班。”这种“心贴心”的温暖,让群众放下戒备敞开心扉,通过电波吐露自己的烦心事。
16日上午,章焕焕接到一通来自黄山市民马冲(化名)的咨询电话。马冲说自己已经协议离婚两年,离婚后孩子一直跟随女方生活,如今孩子已满4岁。去年,他得知女方再婚且已怀孕,担心孩子得不到尽心的照顾,就想变更抚养权,但女方不同意,双方闹得不愉快。加之春节假期期间,看到身边人的家庭和美,马冲的心里更加不是滋味。他在电话里情绪很是激动,甚至喊出“她不让我好过,我也不让她好过”的冲动话语,流露出想采取不理智手段把孩子抢过来的念头。章焕焕赶紧劝说:“你担心孩子的心情,我能理解,但你的出发点是为了孩子,有没有想过采取不理智手段,会不会给孩子造成伤害?”一席话点醒了马冲,他嗫嚅着吐出几个字:“是不是我太心急了?”听到马冲的语气有变,章焕焕便从法律角度支招,慢慢将马冲的情绪稳定下来。这通电话通话时长11分钟,真正起到了化解来电人焦虑、解决实际问题的作用。
12348公共法律服务热线就是一条温暖的“民生热线”。安徽省12348公共法律服务热线自2018年11月26日开始运营,2019年话务量保持相对平稳,2020年话务量持续增长,月均4.7万通。2021年1月,话务量直线上升,再创历史新高,超6.8万通。热线一头连着党心,一头连着民意,更好地满足了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法律服务需求。无论是逢年过节,还是凌晨夜间,只要有群众打电话过来,都会有值班律师及时接听,答疑解惑。同时,热线还配有客服人员,为来电群众提供司法行政业务等指引服务。对于来电群众而言,值班律师是懂法律的陌生人,往往更容易说出心里话。所以,值班律师在答疑解惑时,还能帮助来电群众疏导负面情绪。不少来电群众在律师的帮助下,成功维护了自身合法权益。
为了推动服务更加精准化,热线平台还开辟了扫黑除恶专线、复工复产专线、农民工维权专线,精准聚焦不同类别的法律服务需求。此外,热线平台还能够实现服务数据的采集、归类与分析,形成数据运用机制,为党委和政府的舆情分析和重大决策提供数据支持。
新时代回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要抓住群众到底需要什么。采访结束时,记者身后依然是此起彼伏的来电声,墙上一段勉励值班律师的提示语格外醒目:“我是值班律师,我的态度代表安徽司法行政的形象,我的回答代表安徽律师的专业水平。”(安徽日报记者 周莹莹 通讯员 都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