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627号
2021年3月8日至14日,黑龙江省司法厅联合省妇联开展了“法律援助惠民生·维权与爱同行”活动。
强化法治宣传教育 提高法律援助知晓率
一是积极利用各类宣传载体,不断扩大法律援助维护妇女权益宣传覆盖面,增强宣传效果。省、市、县司法行政部门三级联动,在全省广泛开展以“妇女维权”为主题的集中法治宣传教育。
哈尔滨、七台河、大兴安岭等地充分利用各种媒体、网络资源组织开展《民法典婚姻家庭编》《反家庭暴力法》《妇女权益保障法》和《法律援助条例》等法律法规的普法宣传活动,引导广大妇女学法尊法守法用法,理性表达诉求,依法维护自身权益。
佳木斯市桦南县法律援助中心依托线上宣传载体开设“桦南普法”微信公众号、抖音号、快手号等6个宣传平台,把妇女如何正确地维护自身合法权益,以通俗易懂的形式进行普法宣传。
伊春、鹤岗等地集中开展《法律援助条例》《反家庭暴力法》《妇女权益保障法》等法律法规宣传,通过设立普法知识宣传台,现场介绍法律援助申请范围和流程,解答群众实际生活工作中遇到的婚姻家庭、劳动就业、社会保障等方面法律咨询。
二是注重推动法治宣传教育向基层覆盖,深入乡村、社区、学校开展专项法治宣传活动。法律援助工作人员深入村屯、社区,走访慰问生活困难、行动不便的妇女群众,为她们提供上门法律援助服务。
大庆、黑河等地深入社区村屯开展法治宣传教育,组织“法律法规进社区 维护妇女合法权益”、“专业律师开讲座 关爱妇女助维权”等活动,提升广大女性维权益意识。
绥化市根据疫情防控需要,化整为零、见缝插针,采取入户走访的方式开展法治宣传活动,在走访慰问的同时解答群众提出的法律咨询,并为贫困户发放了法律宣传读本及便民联系卡。
三是积极联系中央、地方主流媒体和新媒体,跟踪报道活动开展情况、亮点经验和典型案例。依托“黑龙江法律援助”公众号平台,持续推出“法律援助惠民生·维权与爱同行”系列报道15期。
牡丹江市组织法律援助维护妇女儿童志愿者团队律师在抖音直播间进行“解读《民法典》关注妇女权益”的抖音直播,观众互动反响较好。
鸡西虎林市司法局东诚司法所录制《民法典婚姻家庭篇》法治讲座视频,并通过电视台、中心广场大屏幕、社区微信群进行播放、转发,此种方式既扩大受教育人群,又能减少人群聚集,收效较好。
加强部门协调配合 形成保障妇女权益合力
各级法律援助机构工作者和各级妇联在参与社区防疫、进村入户宣传摸排疫情过程中,排查婚姻家庭矛盾纠纷和风险隐患,特别是对于家庭暴力和性侵等侵害妇女儿童合法权益的报告和求助,做到早发现、早报告,并及时提供心理支持和法律服务。
组织律师志愿者帮助妇女群众维护合法权益,为妇女群众提供优质、高效的公益法律服务。发挥“中彩金”法律援助项目在维护妇女权益中的作用。
齐齐哈尔市克东县司法局、妇联、法院联合举行了“妇女儿童暖心港”挂牌仪式,为广大妇女儿童提供法律咨询、解决法律诉求、调解家庭纠纷、接待妇女群众来信、来访,为妇女儿童提供法律援助等服务。
对接妇女群众法律需求 提升法律援助服务质量
充分发挥“12348”公共法律服务热线和黑龙江法律服务网作用,对农村失地、下岗失业、留守流动、单亲特困、受艾滋病影响的妇女,复产复工企业困难女职工以及70岁以上和“三无”妇女,享受低保待遇、特困供养待遇、有特殊困难的妇女以及因家庭暴力、虐待、遗弃主张权利的妇女申请法律援助,一律免予经济困难审查,直接给予法律援助,提供“不见面”服务。
对参加疫情防控工作的女性医护工作者、人民解放军、人民警察、志愿者等群体,开通绿色通道,及时提供法律援助。对无法现场办和线上办的,提供上门服务。发挥“12338”维权服务热线和心理咨询热线作用,为妇女儿童提供心理咨询、心理干预等帮助。
持续关注重大案件中合法权益受侵害的妇女儿童和家庭,有针对性地提供法律援助、生活救助、心理疏导等关爱服务。
双鸭山市司法局采取线上线下服务相结合方式,实现了法律援助服务“零距离”“零等待”。组建了84名律师组成的“法律援助值班律师库”,参与窗口值班。同时通过“12348”法律服务热线、“12338”妇女维权服务热线、双鸭山公共法律服务微信公众号、黑龙江法律服务网、“无人律师事务所”等维权渠道,引导广大妇女通过网上申请、热线电话、手机APP等多种方式,及时获得免费法律咨询、法律援助等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