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627号
“你这个情况可以去申请法律援助,还可以打12348问问法律问题。”对于农民工王艳(化名)来说,她已经记不清多少次和那些在工地受伤,需要维权的农民工兄弟讲这些话了。
从对法律援助一无所知,到不相信法律援助能够免费为农民工维权,再到切身感受法律援助为自己讨回公道,王艳彻底变身法律援助的“宣传员”,一次又一次地向身边人讲述法律援助的好处。
刘伟律师(右一)与王艳夫妇沟通案情
遭遇工伤陷困难 法律援助解难题
“那些在工地受老板白眼和冷漠的情形,没有经历过的人是无法体会那种艰难和绝望的。”王艳说起当时的遭遇,内心依旧感慨万千。
2017年7月1日,王艳的丈夫邹某在湖南浏阳市某建筑公司项目部从事外墙瓷砖工作。2018年8月11日,邹某在清洗外墙瓷砖时从10楼摔至7楼当场昏迷,经医院抢救捡回一条命,并前后两次入住浏阳市中医医院住院治疗84天。
住院期间,在伤情未完全治愈的情况下,建筑公司负责人徐某多次催促邹某出院,并承诺出院后每月支付一定生活费,直至工伤定残之日。邹某出院后,徐某却并未按承诺支付生活费。
2018年9月3日,邹某被认定为工伤。2020年6月12日,邹某被鉴定为伤残7级。
这些年来,王艳多次向徐某讨要生活费未果。没有药物治疗,丈夫一直在家中休养,身体也未得到有效康复,这让原本经济并不富裕的家庭雪上加霜。
钱要不回来,更没有能力聘请律师。王艳心力交瘁,一度感觉到绝望。
一次偶然的机会,王艳听说向司法局申请法律援助可免费指派律师。但之前数次前往相关部门求助维权,只得到一些电话号码,却并未发生任何作用,这次又会是真的吗?
抱着试试看的心态,王艳来到浏阳市法律援助中心。让她没有想到的是,法律援助中心很快就受理了案件,并指派湖南湘卓律师事务所律师刘伟办理。
2020年7月30日,刘伟为其撰写劳动争议仲裁申请书。考虑到王艳夫妇每次从邵阳市隆回县来浏阳需要花费不少交通、住宿等费用,刘伟建议邹某特别授权代理。
2020年10月29日,浏阳市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组成仲裁庭,并进行庭前调解,徐某向邹某支付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停工留薪期工资、护理费等各项费用13.2万元。
法律援助为她维权 她为法律援助代言
整个案件办理过程中,刘伟律师的专业和耐心细致,彻底打消了王艳对法律援助的怀疑态度。
她深深知道,还有许多像她这样的农民工需要法律援助的帮助。既然丈夫享受到了法律援助的帮助,其他农民工也一样可以享受。
王艳想到了邹某住院期间认识的同样在工地受伤的病友李某,不出她所料,李某的工伤赔付案件还在办理当中。
她告诉对方可以申请法律援助,不需要自己花钱再请律师,但对方都并不相信会有这样的好事。
无奈的情绪涌上心头。王艳并未灰心,她知道自己也曾怀疑过,也十分清楚这个群体面临的现状。
“一些上了年纪的农民工只会使用手机接打电话,法律援助说多遍也不明白是什么意思。”王艳说,不少人宁愿吃亏也不愿看人脸色受窝囊气,好多人在工地上做事受伤都自认倒霉,“农民工真的不容易。”
2021年6月,王艳受伤在医院治疗。住院期间,认识了病友杜某,他在工地上班途中遭遇交通事故,医疗费用全部自付。其妻每日早上5点起床,步行40余分钟回住处做好一天的饭再带到医院。住院第7日,病友迫于经济压力准备出院。
见此情形,王艳再一次说起法律援助。“一没钱二没熟人,人家真的会帮我们吗?”见杜某全家人均不相信这种好事会降临到自己身上,她心急如焚,将自己的亲身经历再三讲述,并让丈夫邹某亲自带病友家属前往隆回县司法局申请法律援助。
2021年3月10日,庞花(化名)到某置业公司负责施工电梯开机工作,每月工资4000元。6月27日,庞花自凌晨4时工作到下午7时下班,后因手机遗忘他处未接听到公司通知加班的电话,被通知辞退。
虽心有不甘,但庞花也无可奈何,只能自认倒霉并另寻工作。她开始并不相信法律援助能帮助自己,架不住王艳几次三番劝说,便前去申请。
6月30日,隆回县法律援助中心指派湖南鎏芳律师事务所律师范利民承办该劳动争议案件。
7月20日,隆回县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开庭审理,由某置业公司一次性支付经济补偿、未订立书面劳动合同2倍工资等费用共计6000元。看着“意外”得来的赔偿款,庞花笑开了花。
每一次宣传法律援助,王艳除了讲述自己的亲身经历,还会把电话号码留给对方,并表示有需要帮助的可随时拨打。
“农民工维权难,主要因为文化水平低,更不懂法律知识,有时候权益受到侵害了并不知道,知道了也不知道该怎么去维权。”王艳希望,每个农民工遭遇到工伤、欠薪或受到其他不公平待遇时,能第一时间去寻求法律援助,让每一个农民工都享受到这项国家给予的最温暖的福利,“今后我也会多学习法律知识,继续向农民工们宣传法律援助。”(新湖南记者 罗霞 通讯员 张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