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627号
2021年以来,山东省烟台市法律援助中心积极改进工作作风,提升执行能力,持续推进“三四五”工作法,有效提升了法律援助服务质效,切实维护了困难群众合法权益。1-10月,全市共办理法律援助案件8449件,办结法律援助案件9009件。
做通“三大平台” 提升法律援助受理速度
基层平台“一站通”:规范法律援助便民服务大厅管理,按照“集中受理、限时办结”要求,形成集咨询、申请、受理于一体的窗口化、一站式服务。强化基层工作站建设,增设烟台监狱法律援助工作站,全市工作站总数达324个。
线上平台“一网通”:推广使用“互联网无人律所”,全面开通“法援在线”综合管理平台,通过“互联网+法律援助”服务模式,开启“智慧法援”烟台篇章。
热线平台“一拨通”:推动“12348”法律服务热线与“12345”政务服务热线归并运行,增加人工坐席,提升接听率。今年以来解答群众法律咨询4.4万人次,双号归并后月均接听量增长近20%。
做好“四项工作” 增强法律援助民生热度
做好告知承诺制:选取试点推行告知承诺制,对符合15项证明事项情形的当事人免于提交经济状况证明,着力打造手续最简、环节最少、成本最低、效率最高的法律援助服务流程。今年以来,共办理告知承诺制案件153件。
推进刑事全覆盖:依托刑事辩护律师团和市律协刑事三专委,强化专业律师办案力量。积极构建司法部门协作机制,召开联席会议,搭建协同平台,打通刑事法律援助通道。协调市直律师事务所对口支援各区市法律援助案件办理,破解部分区市办案力量不足难题。今年上半年,全市共受理刑事案件5383件,同比明显增长。
增强社会知晓度:坚持实地走访宣传、传统媒体宣传、新型媒体宣传相结合,消除服务盲点。深入践行“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常态化开展“法惠民生·法援同行”送法进社区、法援进监区等活动,擦亮“五优五心”法律援助服务品牌。
抓好质量生命线:深化法律援助标准化便民服务,规范受理指派程序,强化案件质量监管,定期开展案件质量评估、优秀案例评选等活动,确保规范受理、严格审查、科学分案、认真办理、及时结案。
做优“五类服务” 彰显法律援助惠民温度
服务好军人军属:坚持“法援拥军、靠前服务”,联合部队、武警支队等部门设立法律援助工作站,完善涉军援助体系建设。对于义务兵、供给制学员及军属等三类军人军属免于经济状况审查,确保服务不缺位、更及时。
服务好妇女儿童:建立“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维权网络体系,优先指派业务精通、责任心强的律师负责办理妇女儿童法律援助案件。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广大妇女儿童依法维权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服务好农民工:开展“暖心法援·贴心维权”双心行动,提供“三优先”服务,针对群体性案件建立仲裁受理、援助受理、指派律师、律师见面程序“四合一”集中一站式办理机制,构建“法援+仲裁”农民工联合服务模式。
服务好老年人:开展法律援助“敬老月”活动,开辟“绿色通道”,实行“零等待”服务,努力做到当天受理、当天审批,优先指派。对行动不便的老年人提供预约上门服务。
服务好残疾人:进一步降门槛扩范围,对残疾且无固定生活来源以及一户多残人员实行经济困难状况告知承诺制,免于经济困难审查。开展“法律援助阳光助残”专项活动,增强残疾群众法律援助获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