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627号
上海:疫情阻不断服务 全市法援中心助力维权“不打烊”
2022年3月以来,上海疫情防控进入最吃紧阶段,上海市各法律援助中心第一时间落实上级关于疫情防控的各项要求,通过12348热线、预约受理、远程会见、线上开庭、直播普法等工作措施,确保疫情期间法律援助各项工作不断线,有效保障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
12348热线
“我已经在家隔离十几天了,菜都没法买,居委会把小区封闭不让我们出门合法吗?”
3月24日,在家中值班接答12348热线的王律师接到了一通市民不满疫情防控居家隔离措施的咨询电话。
电话中,李先生十分焦虑地诉说自己因疫情防控已隔离在小区十多天,无法正常买菜的情况。
王律师深知当前抗疫矛盾化解的重要性,耐心听取了李先生诉说居家隔离的苦衷,在表示理解的同时也向李先生宣传了当前上海疫情防控工作的制度措施,在沟通交流中感谢李先生对上海疫情防控工作的理解、支持与配合,为尽早打赢这场防控战做出贡献。
王律师还把自己被隔离居家办公期间网购下单抢菜的“独门秘籍”倾囊相授于李先生。这样一来,律师与来电咨询的李先生有了共同的话题,在谈笑风生中,王律师轻松化解了李先生对防疫政策产生的不满情绪。
预约受理
为避免因人员聚集而引发疫情传播风险,上海市各法律援助中心根据上级工作部署,严格落实疫情防控措施,采用电话预约+现场办理模式。申请人需提前一天电话预约,再按照规定日期和时间段到现场办理申请。
3月21日,普陀区法律援助中心接到了一通预约电话。来电人章某系安徽合肥人,春节前通过某劳务公司在普陀某酒店提供客房装修工作,因公司之间拖欠工程款,导致其被拖欠工资2万余元。
在初步了解了章某的基本情况和诉求后,普陀区法律援助中心工作人员为其开辟优先受理、优先指派、优先办理的“绿色通道”,指导章某准备好申请所需材料,并叮嘱其准备好核酸检测报告、健康码和行程码。
3月22日,章某按时来到普陀区法律援助中心,工作人员为章某办妥申请手续后,当场为其指派了法律援助律师,为章某后续讨薪成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充分维护了疫情期间外来务工人员的合法权益。
远程会见
为确保疫情防控期间法律援助律师会见工作正常开展,各法律援助中心积极保障远程会见正常运行,用实际行动解决法律援助律师会见难问题。
3月11日,松江区人民法院通知松江区法律援助中心为盗窃案被告人王某提供法律援助,松江区法律援助中心依法指派上海全程律师事务所钱廉洁律师承办本案。
收到指派材料后,钱律师立即联系法院于当日进行阅卷,并第一时间在监所律师会见小程序上预约了3月14日周一进行会见。
然而就在会见前的周末,因松江疫情严重,钱律师所在的小区于周六开始进行封闭管理,只进不出,需进行48小时二轮核酸检测才能解封。
到了周一,小区仍未解封,眼看预约的会见无法成行,而开庭日期就在周三,钱律师马上联系松江区法律援助中心报告相关情况。
松江区法律援助中心立即与松江区看守所取得联系,取消了本次会见,因小程序上只能进行3月16日的预约,而3月16日当天10点10分就要开庭,小区也无法确定何时能够解封,松江区法律援助中心决定先由本中心向看守所预约周二的会见,如果小区顺利解封,钱律师可以按计划进行会见。
为了以防万一,松江区法律援助中心经研究后还准备了备选方案,即由钱律师在小程序上预约3月16日早上9点档的会见,如果周二晚上才能解封,就在早上会见后立即赶去法院开庭。
周一半夜,小区终于解封,钱律师第一时间确认了第二天到法律援助中心视频会见的方案,这才放心入睡。
最终,在松江区法律援助中心、看守所及法院的多方沟通及协调下,本案得以顺利会见和开庭。
线上开庭
为确保法律援助案件能够正常开庭审理,各法律援助中心安排法律援助律师配合法院进行线上开庭,积极维护受援人的合法权益。
3月10日,静安区人民法院通知静安区法律援助中心为寻衅滋事案当事人陈某提供法律援助,静安区法律援助中心依法指派金马律师事务所季娴律师承办本案。
律师在庭前细致全面地阅卷,将案情烂熟于心,同时高效地与承办检察官、法官及被告人以电话、视频方式沟通、交换看法。
3月25日上午,律师通过在线庭审方式为陈某提供辩护服务,有效维护了受援人的合法权益。
直播普法
2022年的3.15消费者权益保护日正逢疫情期间,原定的现场活动改为线上形式。应虹口区消保委的邀请,虹口区法律援助中心派员参加了主题为“公平守正 安心消费”的线上直播活动。
本次直播为老百姓在线普及法律知识,解读消费热点,包括新兴消费、老年人消费和未成年人消费,并通过真实案例为广大消费者规避风险,提出建议,提醒消费者应当充分考虑自身的消费水平,保持理性消费,提高法律意识和维权意识。
志愿服务
在保障法律援助工作平稳有序开展的同时,徐汇、长宁、虹口、杨浦、黄浦、嘉定、金山、松江等区法律援助中心还纷纷响应属地党组织的号召,组织工作人员下沉一线积极参与疫情防控工作。法律援助志愿者们化身“大白”,配合社区做好疫情防控各项工作,守护社区和人民群众生命安全。
深圳福田区:疫情防控不放松 法律援助不打折
2022年3月中旬以来,深圳市福田区法律援助处在肩负疫情防控工作任务的同时,通过及时优化咨询热线、畅通互联网渠道等措施,有效实现疫情防控不放松、法律援助不打折,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
热线不停歇 便民又高效
疫情防控期间,面对广大人民群众的法律援助咨询及申请需求,福田区法律援助处采取应急措施,将值班律师的移动电话与法援热线进行来电转移,让值班律师与电话来访群众高效快速对接。
除安排法律援助律师日常值班外,福田区法律援助处专门遴选了10名热心法援工作、业务素质高的律师组成法律援助应急服务团队,针对性地解决疑难复杂和紧急法律援助事务,繁简分流,提高服务效率,确保疫情防控期间法律援助工作有条不紊、万无一失。
“因疫情管控政策无法到岗,最近公司也停业了,老板要停发工资,该如何处理?”3月18日,来自福田区沙头街道的张先生致电咨询,言辞中表达了对封控在家和因疫情发展维权不能等的焦虑急躁情绪。
值班律师耐心倾听咨询人的阐述后,及时安抚咨询人的情绪,对有关停产停工期间工资支付的有关规定作了详细解释,对线上申请法律援助的流程做了详细指引,同时对疫情防控有关政策做了宣讲,耐心地引导当事人配合防疫管控,合理合法维权。
近半个小时的通话,让咨询人的心情平复下来,张先生表示 “会跟老板再好好沟通,也会按要求居家”。
服务上“云端”省时又省力
除提供现场及热线服务外,福田区法律援助处还引导居民通过广东省政务服务网、广东省法律服务网、“粤省事”微信小程序等各种线上程序,进行法律咨询及法律援助申请,同时不断畅通和拓展线上服务渠道。福田区通过微信小程序上线法律援助服务,实现了法律援助“零距离”,居民群众足不出户就可享受到便捷的法律援助服务。
自3月13日以来,福田区法律援助处共安排20名律师参加疫情防控期间的法律服务,其中15名律师接听法律咨询电话,5名律师响应应急法律援助服务工作。截至3月21日,共提供法律咨询服务共计118件,包括群众来电法律咨询107件,相关网络法律咨询9件,群众来访法律咨询2件,及时满足群众的法律援助需求。
沈阳:疫情面前 法律援助服务“不打烊”
此轮疫情防控工作开展以来,沈阳市公共法律服务中心严格落实上级关于疫情防控各项要求,强化工作措施,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法律援助服务,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时,有效保障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
为了防止疫情蔓延,沈阳市公共法律服务中心积极倡导群众在做好自身安全和健康防护的同时,减少人员聚集流动,足不出户办理法律援助业务。依托“12348辽宁法网”“辽宁法网手机APP”“12348微信公众号”三大网络平台,推进法律服务事项网上办理,安排专人负责网上受理法律援助申请,指定律师网上解答法律咨询提交法律援助申请,推行法律援助网上办、掌上办、预约办,做到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确保了在疫情面前法律援助工作“不打烊”。
为满足法律服务需求,目前“12348”法律援助热线已开通10个坐席。疫情期间,安排了经验丰富的法律援助律师接听“12348”法律援助热线,为群众提供及时、便捷、高效的法律咨询服务。与此同时,在热线服务中,积极做好疫情防控舆论宣传,加大对疫情防控相关法律政策宣传解读,引导广大人民群众不信谣、不传谣、不编造传播虚假信息,积极配合疫情防控工作,促进疫情防控工作依法有序开展。
疫情当前,沈阳市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全体人员将以暖心、贴心、用心的优质法律服务,助力打好、打赢这场疫情防控战“疫”。
威海:疫情中的温情 法律援助服务“不打烊”
“没想到在疫情防控的特殊时期,我还能得到这么专业的法律服务,真是太感谢你了”。王某对法律援助值班律师刘喜光连连称赞并表示感谢。
王某是威海某建材公司的员工,从2021年10月起到该公司从事洗沙工作,工作了两个月公司拖欠其2万元工资未发放。2022年3月15日,王某拨打威海市12345政务服务热线进行法律咨询。威海市法律援助中心接到事项转办单后,第一时间安排值班律师与王某联系,值班律师在详细听取案件基本情况后,建议王某第一时间收集工作证、工作服等证据,以证实双方存在劳动关系,并告知王某如何合法合理进行录音,以证实公司拖欠其工资的事实及工资数额;在收集到证据后,可以选择去劳动监察部门反映公司拖欠工资的情况,也可选择去申请劳动仲裁。当值班律师了解到王某为进城务工人员后,建议其可以申请法律援助,威海市法律援助中心会指派律师为他免费提供法律服务。
自威海市新冠肺炎疫情遭遇战、阻击战、攻坚战打响以来,威海市法律援助中心坚持“疫情隔断、服务不断”,一方面及时分享疫情防控相关法律法规,引导群众不信谣、不传谣、不造谣,另一方面积极推行“线上办、掌上办”,引导群众通过“法治威海”和“威海市法律援助”公众号在线申请法律援助,做到疫情防控期间法律援助在身边,法律服务“不打烊”,保证了各项工作规范有序开展。期间,共解答群众法律咨询32件,受理法律援助通知辩护1件,并为驻威某部队解答法律咨询1件,在特殊时期及时有效解决了群众“急难愁盼”的法律问题。
南京玄武:司法“蓝” 线上服务不间断
全力支持基层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时,南京市玄武区司法局将线下服务主阵地转移到线上,保障疫情防控期间公共法律服务“不打烊”。
根据防疫工作实际,2022年3月21日起玄武区公共法律服务中心暂停线下服务。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徐晶晶介绍道:“为有效阻止疫情扩散、避免人员聚集,我们全面调整了法律援助服务方式。因为疫情防控需要,公共法律服务中心暂时转为线上服务。我们对外张贴了通告,向群众告知法律援助咨询电话。”
一是确保服务热线不断。组织律师做好“12348”公共法律服务热线的接听工作,认真开展线上法律咨询、矛盾纠纷调解等法律服务,确保服务供给不断、标准不降、质量不减。
二是突出法律服务实效。对于即将超过诉讼、仲裁时效或其他需要尽快办理的法律援助事项,当事人可以通过邮寄等方式申请办理;对于即将开庭的案件,要求法律援助律师做好特殊时期案件的衔接和办理工作;对于不符合法律援助条件的,可以为当事人提供诉状代写、法律指引等帮助。
“目前是律师轮班制度,今天轮到我值班。一天大概会接到三十几通咨询电话。”大厅内,值班律师王卫宏正在接咨询电话。王卫宏说道,市民对线上服务都比较满意,既能得到法律解答,又避免了外出交叉感染的风险。
淄博:法律援助“云端”办 全力保障群众合法权益
“在疫情期间,遇到这些急事、头疼事,还能得到这么及时、专业的法律服务,真是太感谢你们了!”疫情隔离期间,群众不能外出,要是遇上急事,往往比平时更心急。淄博各级法律援助机构开启线上服务,一面严格落实疫情防控要求,一面积极利用各种“云端”方式,为群众提供“零接触”云上服务,及时解决群众法律服务需求。
“您好,我离职3个多月了,公司还欠了我2个月工资,这不又遇到了疫情,我也没有找到新工作,真是着急啊!你们能帮我要回工资吗?”2022年3月16日,一名网友通过“爱山东APP”向张店区法律援助中心提交了法律援助申请。
张店区法律援助中心工作人员在“法援在线”后台收到申请后,立即通过当事人电话添加了他的微信,详细了解情况。通过沟通,得知当事人是位农民工,符合法律援助申请条件。工作人员立即联系法律援助律师为这位农民工解答了相关法律问题,指导他准备相关材料。这让农民工非常感动,没想到自己一个求助申请,法律援助工作人员不仅给免费找律师,还说了这么多暖心的话缓解了自己焦虑的心情。一起疫情期间因讨薪引发的纠纷就这样得到了成功化解。
青岛李沧:疫情防控冲在前 法律援助展担当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面对新冠疫情防控前所未有的压力和挑战,青岛市李沧区法律援助中心紧紧围绕上级决策部署,立足本职工作,层层压实责任,在打好疫情防控阻击战的同时,有效维护困难群众的合法权益,积极践行“司法蓝”的使命与担当。
调整服务模式 做好非接触办事“倡议员”
为配合阻断疫情传播,在“李沧公共法律服务”微信公众号、“李沧司法”微博号向广大居民朋友发布《李沧区法律援助中心(公共法律服务中心)疫情防范工作倡议书》,呼吁群众在做好自身防护的同时,尽量减少人员聚集,优先采取线上申请、线下邮件的方式办理法律援助业务。办事群众可以通过“山东政务服务网”——“青岛市·李沧区”站点,搜索“法律援助实施”,按要求提交个人基本信息及申报材料,进行网上申报。同时,进一步强化“12348”公共法律服务热线功能,通过政府购买法律服务的方式,安排经验丰富的执业律师负责值班接听,确保让群众足不出户就能享受到贴心、专业的法律咨询服务。
提升工作效率 做好快事快办“执行员”
在疫情期间,设置法律援助疫情防控“绿色通道”,建立“即时受理、即时审批、即时指派”的快速办理模式。对于急需办理法律援助却又缺少必要材料的群众,实行“容缺受理”机制,在初步核查申请人经济情况后,可先提供法律援助,后补办相关手续。2022年,作为法律援助法实施首年,李沧区法律援助中心针对“请求确认劳动关系或者支付劳动报酬”等九类案件实行经济困难状况个人诚信承诺制,切实方便办事群众,最大限度地缩短群众到访时间。
加强管控力度 做好疫情防控“消杀员”
建立完善的定时消杀制度,每天上、下午两次对接待区、等候区及其他办公区域进行全面消毒,确保办公场所安全。在进门处设置青岛“一码通”张贴码、立式测温计及废弃口罩回收箱,安排专人负责来访登记、体温测量及健康码行程码检查工作。为来访群众提供医用酒精、免洗消毒液等防护用品。设置法律服务“一米线”,在办事群众较多时安排群众在两侧等候区分散间隔就坐,必要时请办事群众在门外设置的休息区进行等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