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定西:落实“三举措” 推动法律援助工作稳步发展

来源:甘肃省司法厅 发布时间:2022-07-08 16:17
分享到 打印

  2022年以来,甘肃省定西市法律援助机构着眼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法律服务需求和定西高质量发展需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通过打造服务平台、提升服务质效、健全服务机制,全力推动定西法律援助工作稳步发展。

  以服务平台为抓手,实现法律援助实体平台全覆盖:充分开发法律援助优质服务资源,依托12348法律服务咨询热线和甘肃省公共法律服务政务平台,实现平台、网络、实体全覆盖、一体化优势。目前,全市已建成8个法律援助中心,分类分批设立法律援助工作站206个,依托县区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和乡镇司法所,基本形成市县乡村四级法律援助服务体系,实现纵向持续发力,全流程闭环办理。同时,充分发挥乡镇、村社两级法律援助服务人员的指引、转介作用,通过与县区法律援助中心双向流转和协同办理,实现群众有需要,法律援助就有响应,让群众切身享受到法治带来的红利。

  以服务需要为导向,全面提升法律援助服务质效:坚持以需求为导向,整合服务资源,创新服务内容和方式,实现法律援助服务多元精准“滴灌”。聚焦司法行政职能,推出务实管用“十条举措”,全市法律援助机构认真推动落实,通过优化办事流程,压减办理时限,极大方便群众申请办理。目前,法律援助受理期限已由7日缩短为2个工作日,对因经济困难申请法律援助的群众,在如实说明经济困难状况后,全部实行告知承诺制。同时,开辟农民工、军人军属“绿色通道”,实行优先受理、优先审查、优先指派,特别是对情况紧急的,可以先行受理,事后补办手续;对行动不便的群众采取电话预约、市域内异地申请办理,竭力维护群众的合法权益。上半年,全市共受理法律援助案件1507件,其中,办理农民工案件975件,涉及农民工欠薪法律援助案件853件,欠薪金额270余万元,提供农民工法律援助咨询1271人次,办理军人军属法律援助案件4件。

  以服务机制为保障,推进法律援助工作纵深发展:着眼长远,强化制度建设,突出法律援助“就近施援”,大力推行异地办理,开辟市域法律援助工作新模式。对涉及农民工讨薪、工伤申请、现役退役军人及家属申请法律援助的,在免于经济困难审查基础上,实行定西市域内法律援助异地办理机制,打破申请人因户籍地、用工地、居住地等地域限制,可以就近申请法律援助。市、县区法律援助机构作出的《给予法律援助决定书》《指派通知书》本市域内效力等同,实现一网转送、一纸签派,一次性办结。目前,已通过定西市法律援助中心指派案件3起。近期,通渭县法律援助中心受理一起农民工欠薪案件,考虑到诉讼行为发生地在外地,定西市法律援助中心工作人员第一时间与江苏省昆山市法律援助中心联系,通过发送协办申请函、转送受理材料等方式,做到转案无缝对接,避免群众办事两头跑、时效低、成本高的问题。

附件:

责任编辑: 张丽青
中华人民共和国司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