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627号
珠海市法律援助机构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牢牢把握市委、市政府“产业第一、交通提升、城市跨越、民生为要”工作总抓手,充分发挥职能优势,扎实有效保障农民工合法权益,持续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为珠海高质量发展持续提供高质量法治保障。
提高法援“便捷性” 服务举措再优化
深入贯彻落实法律援助法,畅通农民工“绿色通道”,对进城务工人员申请支付劳动报酬、工伤保险待遇等事项免予经济困难审查,对农民工讨薪案件实行优先受理、优先审查、优先指派,落实“市域通办”“告知承诺制”等减证便民制度。
在“珠海智慧司法”微信小程序开设“农民工法律援助绿色通道”,优化远程法律援助服务模式,实现农民工维权“零距离”。
选派法律援助律师进驻企业厂区,当场为农民工提供法律咨询、文书审查、代理调解等服务,实现农民工维权“零成本”。
针对重点法律援助案件执行问题,实行专人督办制,及时提供咨询、调解、代理等服务,助力判决结果落到实处。
灵活运用“调裁分流”机制,妥善处理一批重大群体性劳资纠纷案件。
2022年,全市受理农民工法律援助案件2015件,为农民工讨薪近3700万元;受理10人以上农民工群体性案件68件,涉及受援群众1316人;接待来电来访法律咨询29598人次。
健全法援“一体化” 协作机制再优化
强化部门联动,创新维权模式,建立健全全市法律援助“一体化”受理机制,以最少投入、最短时间、最低成本、最大限度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
由珠海市委政法委牵头、联合市信访局建立“访援对接”新机制,推动法律援助有效参与信访工作,积极推广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渠道;与法院、劳动仲裁、劳动监察、工会等部门建立协作机制,提档升级全市各级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法院驻点法律援助工作站,为农民工提供“一站式”法律援助服务;与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等部门建立劳动争议案件转交、仲裁调解等机制,畅通法律援助律师证据调取渠道,凝聚根治农民工欠薪问题和打击欠薪行为的工作合力;建立“援调”衔接机制,实现法律援助对劳动争议案件咨询、代理、调解、仲裁、诉讼“五位一体”无缝衔接;创立“法援+园区”“法援+产业链”“法援+助企”“法援+招商”工作新机制,将服务端口前移,以法治力量推动营商环境进一步优化。
提高法援“知晓率” 惠民宣传再优化
通过精准化、多样化、经常化普法宣传,做好与农民工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普法宣传,引导农民工依法理性表达诉求。
通过走进社区、企业、工地、学校等,开展法律援助、农民工欠薪治理等主题的“法先锋学堂”,开展“法援惠民生 助力农民工”“乡村振兴 法治同行”等法律服务行动54场次,开展专题讲座11场,派发宣传资料逾5万份。
开设“法援在身边”专栏,积极通过典型案件以案释法。2022年,珠海市2个案例获评广东省法律援助十大案例,6个案例入选司法部司法行政法律服务案例库。
充分利用“报、网、端、微屏”等平台,设计制作农民工法律援助等动漫宣传视频8个,多形式、多角度、多频次宣传扩大法援品牌影响力,不断提高法律援助首选率、知晓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