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吉安法援:广宣传 强基础 扩范围 促服务

来源:井冈山报 发布时间:2023-03-08 13:57
分享到 打印

  近年来,吉安市法律援助机构着力化解矛盾纠纷,依法维护困难群众合法权益,其中,吉安市法律援助中心荣获全国“法律援助先进集体”、全国“法援惠民生·扶贫奔小康先进集体”、团中央等11个部门授予的优秀“青少年维权岗”、全国“维护妇女儿童权益先进集体”、全省“政法系统先进集体”、全省“优秀公共法律服务先进集体”等称号,赢得广大人民群众交口称赞。

  三年来,全市共办理法律援助案件超2.08万件,为群众挽回经济损失1.1亿元,法律援助服务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了公平正义。

主题宣传形式多样

  送法下乡进村(社区)入户宣传,向广大群众发放法律援助宣传折页、指南和公共法律服务宣传册等,让法律援助深入人心。

  利用重要节点加强宣传,在开学周、三八妇女维权周、"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劳动节、助残日、八一建军节、"12·4"国家宪法日等时间节点,在广场、公园、圩镇、茶馆等人员聚集地摆设宣传摊点进行法律援助宣传。

  通过开展“法援惠民生”系列品牌活动,组织工作人员、法律服务工作者和志愿者成立宣传活动志愿者小分队,宣传法律知识,让更多人知晓法律援助。

服务网络基础夯实

  全市建立了横到边纵到底的法律援助服务网络。将法律援助服务延伸到法院、检察院、看守所、残联、妇联、工会、团委、人武部、教体局、退役军人事务局,实现“群众少跑路、综合一站式、便捷加及时、援助见成效”的工作目标。

  全市现有14个法律援助中心,各地法律援助中心依托当地乡镇(街道)司法、律师事务所、法律服务所、总工会、团委、妇联、残联、学校等设立了法律援助工作站391个。12348公共法律服务热线设置座席3个,由专业律师为群众提供24小时法律服务,及时解答法律咨询,提供维权指引,做到有问必答、及时应答。尤其在疫情期间,12348热线平台做到服务不缺位、中午及节假日不休息、服务不打烊,在疫情防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近3年,各地法律援助中心、工作站窗口律师及法律服务工作者为群众提供法律咨询50万余件,其中12348热线为群众解答法律咨询达6.7万余件。

援助范围不断扩大

  把涉及农民工和农业生产经营人员的劳动争议、土地纠纷、养殖种植、环境污染等事项纳入法律援助补充事项范围,列为重点办理事项。为农民工欠薪求助开辟绿色通道。

  将因疫情导致的劳动报酬支付、劳动关系解除、工伤赔偿、房屋租赁等纠纷纳入法律援助事项范围。对机动车交通事故受害方申请法律援助免予经济困难状况审查,直接提供法律援助。

  农村高龄、失能、失独、空巢老人,留守妇女儿童以及事实无人抚养儿童,探索免予经济困难状况审查。对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因病因灾致贫户,落实“一对一”帮扶措施。

  应援尽援,能援优援,不断降低困难群众维权成本,让法律援助惠及更多的困难群众,近3年扩大法律援助范围受益群众达5000余人。

服务举措推陈出新

  针对基层法律服务资源不足问题,组织法律服务机构和工作人员下沉,优化法律服务资源配置,通过“站所对接”破解基层服务难题。

  为解决部分低收入人群难以提供经济困难状况证明的问题,实现一件事一次办,简化办理流程,让群众少跑路,推行法律援助经济困难状况承诺制。

  规范案件程序,围绕案前、案中、案后三个办案环节,通过案件评查、庭审旁听、服务质量回访等狠抓案件质量关,打造法律援助高效惠民新品牌。

  运用人工智能、大数据、互联网等技术,将智能法律服务机器人、“互联网无人律所”终端、公共法律服务智能查询机等投入使用,打破了时空限制,让群众享受24小时不间断、专业的法律服务。服务形式的多样化,让人民群众切实享受到法治带来的红利。

附件:

责任编辑: 王佳茹
中华人民共和国司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