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627号
立夏,海风拂面而过。随着一声汽笛,轮渡稳稳停靠在客运码头,一行人风尘仆仆,径直赶往福建莆田湄洲镇港楼村。
52岁的曾美英已在家中等候多时,见到来者,她忍不住红了眼眶。“这几个月,全靠你们为我辛苦奔波。”登门拜访的,是福建省科胜司法鉴定机构的工作人员及两名法律援助律师。
2022年底,曾美英骑电动车外出,与迎面而来的另一辆电动车相撞,致使胸、肩、肋、左臂受伤,花费近10万元用于手术治疗后,仍恢复缓慢,疼痛不退,更糟心的是,肇事村民拒绝赔偿,态度恶劣。
“很无助,不知道该怎么办。”曾美英坦言,唯一的儿子在莆田打零工,鲜少回家,自己没读过什么书,加上伤病在身,不方便外出求助。
莆田市司法局湄洲镇司法所了解到曾美英的情况,建议其申请法律援助。由于法律援助申请窗口在莆田市行政服务中心,舟车劳顿,曾美英前去办理显然有困难,为此,该所工作人员提前准备好相关材料,前往市区跑腿代办。
“通常情况下,法律援助申请需要本人办理,后续法律援助机构会指派律师、选定鉴定机构,由受援人自行完成伤残等级评定,提供给律师作为后续法院裁判依据。”莆田市司法局湄洲镇司法所所长杨炀告诉记者,当前,海岛居民普遍年龄偏大、文化程度较低,办理公共服务事项等存在一定的“信息鸿沟”。
2023年以来,结合福建省新时代“148”品牌创建工作,莆田市司法局湄洲镇司法所依托乡镇公共法律服务站,对涉及法律援助等“见面办理”事项,由工作人员进行一对一指导、一次性告知,必要时提供全程陪办、代办服务,方便海岛群众就近获得优质法律服务。
法律援助,关乎人民群众切身权益,是重要的民生工程。“伤残和处于困境的当事人对法律援助的需求更为迫切。”杨炀说,湄洲镇司法所推进法律援助一站式办理,邀请鉴定机构、法律援助律师上门服务,并形成常态化联动机制,免去海岛居民办事奔波之苦。
“法律援助对于维护公民合法权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意义重大。”莆田市司法局局长温斌表示,“开展海岛双项(指派律师、选定鉴定机构)法律援助上门服务,让困难群众足不出户即可享受专业的法律服务,这是落实福建省委‘三争’行动部署的重要举措,也是提升海岛群众司法获得感的重要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