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627号
山东省青岛市北区司法局扎实推进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充分发挥司法行政职能作用,护航市北区经济社会快速健康发展,以更多惠民生、暖民心之举回应群众的新期待、新要求,全力打造一流法治化营商环境。
构建“1+2+N”法援惠民生工作网络 夯实为民服务基础
“1”是指发挥市北区法律援助中心示范作用,加强专业人员队伍建设;按照“场所便民、设施完善、业务规范、服务专业”的要求,依托市北区公共法律服务中心,高标准建设法律援助大厅,实行“一窗口受理、一站式服务、一体化解决”;
“2”是指两个方面:一方面深挖内部潜力,依托22个基层司法所完善法律援助工作站,增人增岗,确保每个司法所有1名法律专业人员从事法律援助工作,全力推进法律援助下沉基层;另一方面加强外部协作,进一步提升公安、检察院、法院、人社局、卫健局、退役军人事务局、妇联等11个区直部门法律援助便民服务岗效能,专门培训工作联络员,实现横向对接;
“N”是指发挥全区法律援助联络员作用,将全区1367名人民调解员、137名社区法律顾问、682名法律援助志愿者,纳入“大法援”网格管理,借助他们身处基层、贴近群众的优势,建起“横向到边、纵向到底、无缝隙、全覆盖”的法援信息网点,真正使群众的法律援助需求第一时间得到回应。
加大法律援助“减证便民”工作力度
简化法律援助办理手续,建立当天申请、当天受理、当天审查、当天指派工作机制,让群众少跑路、多办事;开辟绿色通道,打通法律援助“最后一公里”。
围绕企业员工,特别是农民工群体提供全方位法律服务,持续推进实体、热线、网络三大平台融合发展,进一步畅通法律援助申请渠道,引导农民工通过网络手段寻求法律咨询、申请法律援助。对企业困难职工法律援助申请做到当天受理、当天办理;开展专项行动,提供法律援助“组团式服务”,实现农民工法律援助申请“帮办、代办”全覆盖。
充分发挥司法行政职能作用,主动上门服务,成立以法律援助中心、法律援助律师团、法律专家等专业力量组成的法制小分队,深入中小企业开展法律服务专项主题宣传活动。同时,加强部门联动,协同劳动保障监察局、法院等有关部门和单位形成工作合力,及时有效处理涉及农民工的各类劳动纠纷案件。2023年来共办理法律援助案件1357件,避免和挽回经济损失2000余万元。
依托“一网通办”平台 实现法律援助全流程闭环运转
市北区司法局始终将网络服务平台作为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抓手,优化服务流程,完善便民利民举措,深入推进“互联网+”服务模式,企业或群众可以通过“法援在线”平台进行法律咨询,受援对象通过法律援助预申请,实现申请法律援助全程网办工作,允许容缺预审制度,真正让“数据信息多跑路、人民群众少跑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