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627号
近期,陈某等6位渔民被拖欠出海捕鱼劳动报酬,多次协商未果,他们来到设立在江苏盐城滨海县滨海港经济区翻身河闸管理所的“渔民之家”法律援助联络点,寻求帮助。联络点初步认定陈某等人符合法律援助条件,于是帮助他们收集相关材料,并代为向滨海县法律援助中心申请法律援助。滨海县法律援助中心立即核查情况并指派律师承办此案,最终促成双方达成在20天内一次性支付劳动报酬的协议。
滨海县司法局通过前期调研,了解到滨海港经济区8成村民以海为生以渔为业,涉及渔业渔民的纠纷较多。2023年5月,设立“渔民之家”法律援助联络点,定期对渔企渔民提供“零距离”法律咨询服务,有针对性地宣传渔业法律法规,以案释法引导渔企渔民培养法治意识。
2023年以来,盐城市司法局扎实推进民生实事项目落地见效,在全市范围内新增建成66个法律援助联络点。截至6月底,各联络点均已投入使用,开展服务60余次,接受咨询800余人次。
紧扣一个“实”字
及时印发《关于法律援助工作站点覆盖提升工程的实施方案》,在计划新增55个法律援助联络点基础上,结合实际情况,增加至66个,重点向基层农村、农业园、工业园、商业综合体等延伸。明确工作站点功能定位、建设标准、主要任务等,建立定期通报、随机抽查、实地督导、同行互评等工作推进机制。通过走访交流、信息共享等方式加强与各单位协同联动,为站点建设提供政策支撑和工作保障。
突出一个“特”字
指导全市围绕新业态劳动群体、乡村特色产业等具有创新性、带动性、实效性的站点建设项目进行重点培育。打造出射阳“新业态”、滨海“渔民之家”、亭湖农业产业园、东台户外作业人员等13个特色品牌联络点。新业态从业人员、渔民、农民工、残疾人、妇女儿童、老年人等群体可以通过现场咨询与网络连线相结合的方式,获取有针对性的法律服务。
做好一个“优”字
对照《江苏省法律援助工作站管理办法》,加强对工作站点建设运行、功能发挥情况的监督指导。及时登记工作站点提供咨询和接收案件等情况,按月通报工作站点建设及运行情况。认真做好已建站点回头看工作,突出“建管用”相结合,对群众咨询量大和法律援助需求强的工作站点,在人员安排、经费保障方面予以倾斜;对建设运行规范化程度不高、功能发挥有限、制度执行不到位的工作站点,及时督查整改;对经整改仍难以有效履行工作职责或因人为因素造成不良影响的工作站点,及时予以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