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627号
为认真践行司法为民理念,积极探索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诉源治理,持续破解农民工讨薪路上的阻碍,甘肃省司法行政系统从解决实际问题出发,通过多途径,助力引导农民工依法讨薪,进一步将为民服务做细做实。
定西市司法局
近年来,定西市司法局充分发挥法律援助作用,着力在完善体系、服务便民、释法宣传和渠道畅通上求突破、出实招。
“区域性网格化”体系覆盖到位:为持续增强法律援助服务质效,制定印发《关于构建区域性网格化法律援助服务体系的实施方案》,建立以市级法律援助中心为核心,形成一级网格直接办理+二级网格受理转办+三级网格就近转递申请材料的层级化运行模式,基本实现法律援助全覆盖,群众申请“只跑一次”。
“三项便民”服务举措贴心到位:以“就近办”为目标,建立“市级法律援助中心统一指派+县区间协同+跨区域转递”的协作方式;以“首接办”为突破,建立律师首接首问负责制,让律师从案件办理端向受理申请端延伸形成闭环,全流程参与法律援助;以“承诺办”为指标,全面落实经济困难状况诚信承诺制,有效减轻证明材料负担,现场告知因虚假承诺所承担的法律责任。
“农民工欠薪维权”渠道畅通到位:主动向社会公布农民工欠薪法律援助咨询电话,并在县区公共法律服务中心专门设置法律咨询窗口,及时转办并妥善处置中国法律服务网“农民工欠薪求助绿色通道”求助线索,建立“三到位一及时”工作机制,即对符合条件的援助到位、对不符合条件的服务到位、对暂不需要援助的回访到位,以及对不能联系和放弃求助的反馈及时到位。
“法治直播间”线上释法解惑到位:依托新媒体平台,精心打造“定西法治直播间”,开设“法治前线——我执法我普法”“律师说法”等栏目,邀请相关执法单位业务骨干、律师和法官等走进直播间,以群众身边“微典型”案例为切入点,以线上互动形式解答群众最关注的问题。
“法援惠民生”品牌宣传影响到位:广泛开展法律援助法“八进”活动,在全市多个时间节点扎实开展“一法一条例”宣传和农民工欠薪维权活动,以不同的法律需求为导向,精准服务不同群体,持续彰显“法援惠民生 助力农民工”品牌效应,极大增强了农民工群体依法维权意识,有力提升了法律援助宣传的实效性和知晓率。
平凉市崇信县司法局
为切实保障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平凉市崇信县司法局充分发挥法律援助职能作用,通过四项举措为农民工讨薪保驾护航,使农民工切实感受到法律的公平正义。
立足“全域”覆盖,织密服务网络:构建“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农民工法律援助体系,在劳动仲裁、工会、法院等部门和6个乡(镇)和城市社区建立了农民工法律援助工作站,在7个社区(居委)和79个行政村设立了农民工法律援助联络点,形成了县、乡、村(社区)三级农民工法律援助服务网络。
坚持“全速”办理,提升服务效率:加强与劳动监察大队、法院、工会、信访等部门及乡镇(街道)的沟通与联系,注重信息互通、工作互动,畅通农民工讨薪法律援助案件办理渠道,努力实现农民工讨薪法律援助案件“快立案、快受理、快起诉、快结案”的工作目标。加大“援调结合”和协商解决的力度,积极引导当事人通过协商、调解等非诉讼方式结案,降低维权成本,提高维权效率。
实施“全程”跟踪,强化质量管控:对重大和疑难案件,确定一名工作人员进行全程跟踪,随时了解办案进程及受援人对案件承办人员的评价,并及时与承办人员沟通,适时提出法律援助中心的意见和要求。通过旁听案件、回访当事人和听取法官、仲裁员的反馈意见等方式,不断提高农民工讨薪法律援助服务质量。
聚焦“全民”知晓,加大宣传力度:充分利用新媒体平台发布农民工维权的动态信息、典型案例。在车站、劳动力市场、工地、菜市场等农民工聚集的场所分发法律援助服务指南,让需要法律援助的农民工了解法律援助的范围、条件和申请途径,引导农民工用法律来维护自身的正当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