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泉州:
巧用“加减乘除”法 做好农民工法律援助工作“答卷”

来源:福建司法 发布时间:2024-03-07 21:48
分享到 打印

  福建泉州市各级法律援助机构坚持深化“法援惠民生·助力农民工”法律援助品牌建设活动,多措并举为农民工提供“一次办好”法律援助服务,助力农民工依法理性维权。2024年1月,全市共办理农民工法律援助案件260件,为农民工挽回经济损失716.72万元,其中为农民工讨薪65.87万元。

做好服务站点建设“加法”

  全市范围内,建设市县两级13个法律援助中心、328个法律援助工作站及配备2563名村(居)联络员,其中市级、丰泽、晋江、石狮等法律援助机构定期安排律师前往本级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仲裁工作站值班,及时为农民工释法答疑。聚焦新业态劳动者法律服务需求,联合印发《“泉XIN护蜂”快递员群体劳动权益联动保障实施方案》,指派市级法律援助机构1名党员兼任市快递行业党委委员,指导鲤城、德化等地增设新业态法律援助站点,进一步延伸农民工法律援助服务触角。

做实简化审批流程“减法”

  不断深化“放管服”改革,泉州市各法律援助机构均将办理时限压缩承诺至3个工作日以内。将农民工列为重点服务对象,提供优先办理、上门受理、邮寄受理、容缺受理、延时服务、点援制等便捷服务,并对申请支付劳动报酬或者请求工伤事故人身损害赔偿的,免予核查经济困难状况。永春县法律援助中心为73名被欠薪农民工简化法律援助申请办理流程,当日有序完成受理、审批、指派等工作,帮助受援人依法与用工单位达成调解,助力维护社会稳定。

做强部门衔接配合“乘法”

  切实推行“法律援助+劳动仲裁”工作机制,晋江市法律援助中心在4处农民工聚集地建立示范点,与劳动仲裁、劳动监察等机构共同做好农民工案件应急处置工作,实现农民工法律服务加倍赋能。德化县法律援助中心与本级社会治理中心、司法局人民调解中心、教育局积极联动,运用“援调对接”机制成功化解1起农民工欠薪维权纠纷,帮助3名农民工在春节前顺利拿到被拖欠的劳动报酬,赢得群众赞誉。

做深时空服务障碍“除法”

  切实开展法律援助“七进”活动,认真做好“12348”公共法律服务热线“7×24小时”免费解答服务,填补非工作时间段农民工法律咨询解答服务空白。深度融合“互联网+”法律援助和法律援助异地受理机制,农民工可通过多个网络平台或全市任一就近法律援助机构申请法律援助,有效打破地域受理限制,减少农民工来回奔波。

附件:

责任编辑: 王佳茹
中华人民共和国司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