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杭州:“法律援助+支持起诉” 维护特殊群体合法权益

来源:杭州司法 发布时间:2024-07-22 21:02
分享到 打印

  为切实维护特殊群体合法权益,充分发挥法律援助作用,健全支持起诉检察职能,浙江省杭州市司法局与检察机关不断加强民事支持起诉工作合作。2023年,杭州市司法局与市检察院等8家单位联合印发《关于建立“支持起诉+”护民惠民协作机制的意见》,建立日常衔接机制,以多种形式充分整合资源。

什么是民事支持起诉

  民事支持起诉,是指民事权益受到侵害的当事人,经由相关行政机关、社会组织等依法履职后,合法权益仍未能得到维护,具有起诉维权意愿,但因诉讼能力较弱、提起诉讼确有困难或由于各种原因不敢起诉的,人民检察院可以支持其进行起诉。

  2024年以来,全市法律援助与支持起诉协作办结案件20余件,有效形成为特殊群体维权的合力。现选取几例典型案件,供交流学习。

未成年人医疗事故致瘫痪

“法律援助+检察支持”来“撑腰”

  2022年8月,11岁的小花因脊柱侧弯从老家来到杭州某医院治疗,手术后小花双下肢肌力0级无法站立,腹部以下无知觉,大小便失禁等,检查诊断为“胸部脊髓损伤(完全性)”。小花家里四处借钱支出17万医疗费,在该医院继续治疗六个月后,病情并没有好转。相反,因长期导尿管导尿,小花反复出现泌尿道感染致多次发热。小花父母不知道该如何维权,饱受着经济上和精神上的双重压力。

  2023年2月,小花的父亲来到西湖区法律援助中心寻求法律帮助。法律援助中心立即开通“未成年人绿色通道”,当天审核并指派有丰富医疗纠纷办案经验的法律援助律师卜亚夫承办该案。

  医疗事故的发生给小花的家庭带来沉重打击,卜亚夫律师在办案过程中不仅提供专业的法律帮助,还努力抚平当事人家庭的心理创伤,鼓励安抚小花及其父母,并帮助其联系区检察院申请司法救助。检察院依法审查后以最快速度向其发放了司法救助金,并支持起诉。

  卜亚夫律师将案件提交至西湖区人民法院立案,帮助申请诉讼费免交,同时申请了司法鉴定。随后,西湖区法律援助中心工作人员和西湖区人民检察院检察官多次前往医院看望小花,了解案情和办案是否存在困难,鼓励小花积极复健。2024年3月19日,司法鉴定报告送达,确认医院按60%的医疗过错承担赔偿责任并明确后续治疗费以实际发生为准。

  本案是一起未成年人医疗事故人身损害赔偿纠纷案件,西湖区法律援助中心本着及时提供优质高效法律援助服务的工作原则,第一时间指派有丰富医疗纠纷经验的法律援助律师,从专业支持、心理帮助两方面入手,维护受援人最大权益。同时,整个案件,从法律援助机构指派律师,再到检察院提供司法救助、支持起诉,司法行政机关和检察机关全程保驾护航,体现了服务为民的工作宗旨。

农民工工伤死亡

“法律援助+支持起诉”为家属撑起“暖心伞”

  自2013年以来,老谭受雇于上海某机电工程有限公司,从事机电设备安装及维修工作。2023年4月1日上午,老谭被公司指派到杭州市某工厂安装设备时,被倒塌的钢架砸伤,后经医院抢救无效死亡。

  事故发生后,老谭年迈的母亲、妻子以及两个女儿立即从老家赶来,找到机电公司讨要说法。经过协商,机电公司负责人彭某口头承诺赔偿老谭家属140万元。然而,机电公司在支付了50万元赔偿款后便没了下文。失去了家庭主要经济来源,又没有得到应有的赔偿,孤儿寡母的生活陷入了困境。在政府部门的帮助引导下,老谭的家属向临平区法律援助中心提出了法律援助申请。

  此后不久,恰逢临平区人民检察院第四检察部检察官例行走访区法律援助中心。在交流中,法律援助律师积极和检察官沟通,向检察官讲起了老谭的案子并告知老谭家的困难情况。核实完相关事实后,办案检察官表示检察机关认为该案符合支持起诉的条件。老谭家属得知情况后,立即向临平区检察院申请支持起诉。

  经厘清该案性质,检察官依法向临平区人民法院发出支持起诉意见书。在之后的审理过程中,检察官协同审判人员、法律援助律师跨省联络,对双方当事人开展释法说理,积极开展调解工作,最终得到了双方当事人的理解认同,促成双方达成了调解协议。2023年10月,法院作出民事调解书,由机电公司向原告方支付各项赔偿款共计人民币140万元,扣除已支付的50万元,剩余的90万元分两期支付。收到调解书后,机电公司在规定期限内支付了全部赔偿款。

  本案中,农民工在工地做工时不幸遭遇意外身亡,用人单位不仅没有按照法律规定承担起应有的责任,反而推诿“隐身”,从而引发了一系列的民事求偿纠纷。面对这样的情况,法律援助律师会同检察官一起,本着减少受援人负担、及时实现受援人诉求的原则,注重多方协调,形成合力,最终实质性化解纠纷,促成当事人双方达成一致,切实维护受援人合法权益。

“法律援助+支持起诉”助力

14名学生暑期工追回劳务报酬

  暑假期间,A劳务公司在网上招聘了小王等一批学生暑期工,并按照B公司要求先后将其派遣至萧山区、余杭区某物流园工作,小王等学生按照要求,完成工作任务。一个多月后,学生们陆续结束暑期工作,但A劳务公司却迟迟未按照约定支付报酬。

  部分学生向物流园所在地余杭区仁和街道反映此事,街道相关部门高度重视该事件,并在人民调解委员会的主持下,经过多次协商达成调解协议,确认劳动报酬,但A劳务公司在向部分学生支付劳务费后,以各种理由拖欠、不愿继续支付剩余费用,该纠纷引起了余杭区人民检察院、余杭区法律援助中心的高度重视。区检察院经过召开听证会,认为该案符合检察机关支持起诉的条件,遂正式决定支持起诉。

  余杭区法律援助中心经审核后认为该案符合法律援助的条件,同时考虑到被欠薪学生人数较多,且均为在校或者刚刚毕业的学生,普遍社会经验不足,如果让他们自己收集整理材料,可能会延长起诉时间,增加风险,于是承办检察官和法援中心工作人员决定联系律师提前介入办理。

  余杭区法律援助中心开辟绿色通道,立即审查受理,指派沈晓斐、黄志刚、程灏三位律师承办该案,同时积极联系余杭区人民法院良渚法庭。

  立案后,良渚法庭予以高度重视,在立案后的较短时间内就组织开庭。虽然庭审过程中,被告从多个方面都提出了异议,但因为诉讼前准备工作充分,证据材料梳理明确,逻辑链条完整清晰,最终被告对原告起诉的事实、理由予以确认,本案原、被告之间达成调解协议。

  最终,在检察院、法律援助律师的见证下,A劳务公司如约将6万余元的工资通过转账方式支付给14名学生。至此,这起耗时十几个月的劳务报酬纠纷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本案受援人群体是还未毕业的大学生,大学生兼职虽然与劳务公司之间无法被认定为劳动关系,但仍然受到民法典等法律保护。本案中,一方面大学生年龄尚小,对法律知识和维权途径缺乏了解;另一方面,劳务公司拖欠工资的消极态度和强硬做派为大学生维权取证之路设下了重重障碍。检察机关支持起诉调查核实,法律援助律师帮助固定现有证据,帮助受援人和涉案企业进行商谈,最终促使案件成功办理,为初入社会的大学生们上了一堂深刻的法治教育课。

  以上三起案例,均体现了司法行政机关与检察机关通过“法律援助+支持起诉”协作,依法保护特殊群体合法利益,促进民事支持起诉与法律援助工作有效衔接,弥补了特殊群体在诉讼过程中的资源劣势,实现了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统一。

附件:

责任编辑: 张丽青
中华人民共和国司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