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627号
“真是太谢谢您了,没想到我的薪‘愁’,一天解决了!”2024年11月4日,湖北省阳新县浮屠镇的石某拉着县司法局公共法律服务管理股负责人李细桃的手感激地说。
原来,经济开发区某企业拖欠石某劳务费6318元。10月31日,石某来到阳新县法律援助中心寻求帮助,工作人员了解情况后,迅速组织调解人员前往某企业细心耐心做工作,为石某当天解了薪“忧”。
法律援助工作一头连着百姓疾苦,一头连着政府关爱,是民生工程、民心工程。近几年来,阳新县推行“线上零距离、线下零跑腿、服务零障碍”的模式,打造法律援助“一站式”普惠、均等、便捷的法律服务,让广大群众真切感受到“看得见的实惠、摸得着的幸福”。2024年3月,阳新县法律援助中心获得“全国法律援助工作先进集体”荣誉。
精心谋划 打好服务“组合拳”
2024年6月1日,排市镇西元村的袁某急急忙忙地来到阳新县法律援助中心寻求帮助。袁某多次遭受丈夫家暴,阳新县法律援助中心工作人员了解情况后,开通“一站式”绿色通道,当日指派“市村居法律顾问工作先进律师”邹娇为其提供法律援助。邹律师指导袁某申请人身保护令,提起离婚诉讼及财产分割请求。最终通过诉前调解,7月17日双方当事人达成调解协议,维护了当事人合法权益。7月23日,袁某赠送一面写着“法律援助零距离 真情服务暖人心”的锦旗。
“群众利益无小事,凡是涉及到群众切身利益和实际困难的事,再小也是大事。”阳新县司法局副局长袁永德说。
近年来,阳新县司法局积极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援助法》《湖北省法律援助条例》,建立起县公共法律服务中心,13个镇(区)设立法律援助工作站,398个村(社区)设立法律援助工作联络点,组织83名律师、7名法律援助工作者、13名司法所工作人员、45名法律明白人等,打造“咨询、联络、代理、代办”法律服务圈,实现全覆盖的便捷优质法律援助,让法律援助的阳光温暖到社会的每个角落。
汇聚力量 推进法援“零障碍”
“非常感谢你们及时为我提供法律援助。”2024年7月11日,咸安区汀泗桥镇的成某赠送阳新县法律援助中心一面写有“法律援助解薪愁 公平正义暖民心”的锦旗,以此表示谢意。
2024年5月21日,肖某与成某约定托运石料,当天费用按吨位第二天结尽。后期,肖某拖欠运费5814元。7月1日肖某微信支付1000元,余款多次讨要无果。成某来到阳新县法律援助中心寻求帮助。经审查,阳新县法律援助中心指派富川律师事务所律师陈迪欢为成某提供法律援助。援助律师接到案子之后,诉至阳新县法院,最终肖某支付成某欠款,成某对此次法律援助非常满意。
近年来,阳新县法律援助中心延伸法援“触角”,扩大服务“半径”,完善申请法律援助不受经济困难条件限制和免于核查经济困难等内容,进一步降低法律援助门槛,“就近办、一次办”,扩大民生领域法律援助覆盖面,惠及更多群众,优先受理、优先指派、优先办理,努力实现法律援助“最多只跑一次”。
规范管理 擦亮惠民“金品牌”
2024年10月23日,排市镇日清村邀请法律顾问郭衍胜律师用土言土语、拉家常的方式为村民送上精彩、实用的“法治大餐”,宣讲民法典主要条款,详细解读劳动关系、合同签订、土地流转、赡养、财产继承、反诈防骗等相关法律知识,并围绕民间借贷、婚恋矛盾、邻里纠纷等应注意的问题进行现场解答。同时,对相关风险防控问题,结合典型案例进行全面解读,营造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氛围。
据介绍,阳新县司法局精心打造法援“金品牌”,抓宣传创新,提升法援知晓率和首选率;抓服务优化,提升法援认可度和满意度 ;抓监督管理,提升法援规范性和公正性,切实维护了群众合法权益,让法援阳光温暖更多困难群众。
阳新县细化三级公共法律服务平台,完善服务工作台账,提升了服务质量。通过开展“1村(居)1名法律顾问+N名法律明白人”行动,将情理法深度融合,指引来访群众办理律师代理、公证服务、司法鉴定等事项,擦亮了“金品牌”;同时,组织办案律师和工作人员对年内办理的法律援助案件开展案卷评查、回访受援人、查阅接待记录等,对案卷内容及办案质量进行量化打分,评出优秀、较好、一般法律援助案件,公开法律援助案件接受群众监督,调动办案律师的积极性,增强责任意识、服务意识,提高办案质量。
“怀爱民之心 办利民之事”“当好护薪人 解决烦薪事”“法援为民维权 解决急难愁盼”......法律援助中心悬挂着一面面锦旗,烫金大字镌刻浓浓的司法为民情怀;一封封亲笔书写的感谢信,蕴含着深深的司法倾情惠民;一面面锦旗、一封封书信对工作人员和律师来说,就是最大的收获与源源不断前进的动力。
“打造法援金品牌,解锁惠民新密码”,阳新县司法局党组书记、局长马志茹表示,将始终秉持司法为民的“初心”,牢牢坚守公平正义,高质高效办好每一个法援案件,让群众获得更多的安全感、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