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李沧:探索“链式”管理模式 做优法律援助
四大服务“关口”

来源:半岛都市报 发布时间:2024-11-22 20:04
分享到 打印

  案件质量是法律援助的“生命线”,是司法公正的“晴雨表”,高质量的法律援助服务有助于提升司法行政工作公信力,增强群众对法治建设的信心和满意度。山东省青岛市李沧区法律援助中心认真贯彻落实市司法局《关于建立法律援助案件办理程序及质量监督工作规范的意见》,深入开展法律援助案件监管工作,推行全流程“链式管理”,把好服务质量“四道关口”,以高质量法治保障护航社会高质量发展。

紧扣团队“专业链” 把好案件“入口关”

  深化法律援助队伍建设,加强案件申请、受理、审批等环节的审核和监督,认真落实“经济状况核查制”“个人诚信承诺制”“特殊案件免审制”,安排律师负责咨询接待,指定专门人员负责信息核查,从源头保障案件真实性及合法性。

  同时,大力推行法律援助“点援制”,发挥“专人办专案”的优势,组建涵盖全区121名执业律师的法律援助律师团,按照律师擅长领域以及案件类别划分为劳动争议、婚姻家事、刑事案件、行政复议等九大团队,受援人可根据个人意愿自主“点援”承办律师,保障案件指派的科学性和精准性。

压实监管“责任链”  把好办案“流程关”

  大力实行“谁主办、谁负责,谁监督、谁负责”的办案责任制,强化承办人员对法律援助流程的了解,提高办案业务素质。按照司法部《民事行政法律援助案件质量同行评估规则》《刑事法律援助案件质量同行评估规则》工作要求,承办人员在案件办理过程中落实权利义务及案件风险一次性告知制度、重大事项报告制度、疑难复杂案件集体讨论制度,采取刑事案件至少会见两次,民事案件至少约见三次的办案标准,确保案件规范化、专业化办理。

  同时,进一步加大案件跟踪督查力度,开展重大疑难案件庭审旁听工作,结合承办律师的案件准备、调查取证、开庭表现等情况,对承办律师案件办理情况进行全面评价,更加直观、准确地掌握案件办理动态,及时纠正承办人员办案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强化事后“服务链” 把好群众“评价关”

  为进一步提升法律援助办案质量,加强案件全流程监管,李沧区法律援助中心建立监督人制度,在案件办结后,对案件逐一进行电话回访。通过与受援人一对一沟通交流,切实了解承办人员在提供法律援助服务过程中有无收费、索要请吃、收取礼物等违规行为,帮助解答其在二审、执行等阶段遇到的法律问题,诚恳征求受援人对于法律援助工作的意见建议并进行重点研究改进。

  据工作人员介绍,通过电话回访不仅拉近了法律援助与受援人的距离,提升了群众在法治领域的获得感,也增强了案件的透明度和规范性。在2024年回访的114位受援群众中,对承办人员办案满意率达100%。

做优案卷“管理链” 把好归档“质量关”

  进一步规范法律援助结案程序,制定完善《李沧区法律援助案件质量监督办法》,完成4大类法律援助案件75项法律文书模板制作和更新,制作内容详实的《法律援助案卷整理注意事项》,将法律援助案件质量要求细化落实到格式范本中。对于承办人员交回案卷,按照要求逐一检查核对,做到有问题案卷全部当场修改、缺材料案卷一律发回补齐,不合格案卷不予发放补贴。

  深化法律援助数字赋能,实行“一案一电子卷宗”案卷管理模式,案卷交回时统一制作电子档案,并按照交卷时间、案件类型的不同集中归档、统一保存。该模式推行以来交回的423本案卷全部实现电子归档管理。

附件:

责任编辑: 王佳茹
中华人民共和国司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