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627号
近年来,内蒙古自治区正蓝旗法律援助中心坚持“应援尽援、应援优援”原则,聚焦农民工讨薪难问题,探索“三抓三强”举措,致力让农民工不忧“酬”,不烦“薪”。
抓宣传 强引导
通过法律讲座、现场答疑、集中宣讲等形式,组织动员社会律师、法律援助中心工作人员,重点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工伤保险条例》等法律法规,提升农民工知法、守法、用法能力。充分利用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熟悉辖区内社情民意的优势,深入社区、嘎查、企业,及时发现涉农民工欠薪案件线索,提供面对面、零距离法律咨询服务,鼓励和引导农民工遇到法律问题时积极寻求法律援助,切实当好广大工友们的“暖薪人”。2024年以来,共开展3次专项维权宣传活动,解答农民工法律咨询92人次,发放宣传材料3100余册。
抓需求 强服务
开通法律援助农民工欠薪求助“绿色通道”,对符合条件的农民工免予经济困难审查,全面实现“优先受理、优先审查、优先指派”的“三优先”服务。针对农民工提交的受理材料不完整与维权时效紧迫等情形,推行案件“容缺受理”机制,对于申请事项符合法律援助法定条件,且在主要材料齐全、真实的情况下,可先行办理、事后补办,促使案件在第一时间进入维权程序,为农民工吃上一颗“法律援助定心丸”。2024年以来,共办理农民工法律援助案件82件,受援农民工84人,依法为农民工挽回经济损失265万余元。
抓机制 强联动
不断健全“一站式”维权联动机制,畅通与法院、人社、信访等部门的沟通渠道,有效落实法律援助权利告知、信息互通、资源共享、案件处置等工作机制。同时联合旗总工会、律师事务所开展专题知识讲座,通过以案释法的方式,详细解读农民工关心的劳务合同签约、工伤事故赔偿、工资支付等法律问题,引导农民工群体理性维权、依法讨薪。建立“法律援助+人民调解”的工作衔接机制,对法律关系简单、争议双方对事实无异议的法律援助案件启动调解程序,由援助律师与人民调解员对接,全程伴随式跟踪督办,有效缩短纠纷化解周期,为农民工提供多层次、多样化的法律援助服务。2024年以来,联合开展专题知识讲座4次,办理“援调对接”案件9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