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627号
2025年,天津市各级司法行政部门和法律援助机构深入开展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法律援助“安心行动”。活动开展以来,全市已办理农民工法律援助案件63件,“援调对接”化解矛盾纠纷36件,办理中国法律服务网和天津法律服务网“农民工欠薪求助绿色通道”案件33件,增设法律援助工作站点3个,开展“法援惠民生 助力农民工”专项活动和法律体检58次,发放各类宣传资料9300余份,为劳动者挽回经济损失115万余元。
延伸服务触角 法援响应更及时
不断拓展法律援助服务覆盖面,将法律援助申请业务向司法所工作站、村(居)联络点等场所延伸,增设法律援助工作站或者联络点。
天津市法律援助中心在天开高教科创园成立“共享式法律服务驿站”,南开区在户外劳动者爱心补给站设置“安心行动”法律援助服务点,静海区在区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增设法律援助工作站,东丽、北辰、武清区会同区相关部门主动靠前服务,将窗口前移,做到及时响应。
优化“12348”公共法律服务热线导航、设置专席,在依法解答劳动者咨询同时做好心理疏导。用好“热线联盟”工作机制和调解事项转办机制,高效联动解决劳动者急难愁盼问题,活动开展以来,共接听劳动争议类咨询8166通。
创新服务举措 法援服务更贴心
对农民工或者新就业形态人员等劳动者开通法律援助“绿色通道”,简化审批手续,缩短指派周期,及时办理中国法律服务网和天津法律服务网“农民工欠薪求助绿色通道”案件。
河西、红桥、津南、宝坻等区对农民工法律援助案件当日受理当日指派,红桥区还对不便到现场申请的劳动者提供“零接触”云上服务。蓟州区对“农民工欠薪求助绿色通道”转办案件持续跟进、多次回访,线上受理外地申请并接收案件材料,帮助受援人成功讨薪。
提升服务质效 法援品质更安心
实行劳动者法律援助案件办理全流程监控评估。增强服务供给能力,将业务能力强、办案经验丰富的律师或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纳入劳动者法律援助专家库。
河西区春节后第一时间组织召开农民工讨薪案件工作推进会,与承办律师共同分析研判。河北区通过开展质量评估、回访受援人、征询办案机关意见等方式加大案件质量监管力度。红桥区推出受援人“点援”新举措,不断提升劳动者对法律援助工作的满意度。
加强协同联动 法援合力更凝聚
完善与相关部门的信息共享和沟通协作工作机制,抓牢数智支撑,推动“援调诉裁”对接,助力解决欠薪问题。
滨海新区联合区人社、工会、法院等部门建立“调解+援助+仲裁+诉讼”衔接机制。和平区联合相关派出所、法律服务所召开“安心行动”专题联席工作会议。河西区与人社等部门联合开展农民工欠薪集中接访活动,现场受理法律援助申请。西青区加强多部门沟通协调,建立欠薪纠纷信息整合机制。宁河区联合区人民检察院、人社局等部门办理多起农民工讨薪案件。
强化宣传引导 法援政策更暖心
深入开展“法援惠民生 助力农民工”专项服务活动,宣传相关法律法规知识和法律援助相关政策,针对农民工和新就业形态人员等劳动者提供针对性强、有特色的法律援助服务。
南开区在“安心行动”法律援助服务点设置“需求反馈簿”,在醒目位置张贴公示服务二维码,进一步提升法律援助知晓率。河东区到项目工地现场开展法治宣传、法律体检。滨海新区在辖区企业、工地、产业园区等地设立“法治驿站”,定期开展法治讲座、法治体检、法治宣传。津南区葛沽司法所联合镇总工会开展“冬日暖‘新’‘驿’路同行”法治宣传慰问活动,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送上“法治大礼包”。宝坻区将“安心行动”与“春风行动”助推乡村振兴招聘会活动融合开展,提高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的法治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