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长垣:“援检联动+市域通办+点援制”照亮劳动者维权路

来源:法治长垣 发布时间:2025-09-30 10:39
分享到 打印

  “还是郭律师接着帮我,心里太踏实了!”拿到二审开庭通知的农民工老张,看着手机里与律师的聊天记录,紧锁的眉头舒展了不少。距离他2011年在工地摔伤已过去十四个春秋,这场因提供劳务受伤引发的维权案,从一审胜诉到被告上诉的波折中,“援检联动”筑牢了权益防线,“市域通办”打通了跨级服务通道,而“点援制”的灵活运用,更让他在二审路上有了“熟手”护航。

  “援检联动”破维权困局

  2011年4月10日,农民工老张在长垣市南蒲区钢结构厂房施工时,因大风卷动铁皮从房顶坠落,造成左胫骨、右踝骨、骶骨等多处骨折。事故发生后,包工头焦某垫付部分医药费后失联,厂房关联人赵某否认存在关联关系。由于证据不足,老张多年来往返于滑县、长垣等地,维权屡屡受挫。

  老张妻子视力四级残疾,父母年迈多病,他受伤后全家失去主要经济来源。抱着最后一丝希望,他向长垣市法律援助中心求助。法律援助中心启动“援检联动”机制,指派擅长劳务纠纷的河南凯图律师事务所的郭律师承办该案件,同时将线索移送市检察院。郭律师多次前往事发工地,找到三位工友还原事发经过,并收集到当年的记工表;检察院工作人员则调取了赵某的土地租赁协议、焦某发放工资的转账记录及土地租金支付凭证等关键证据。

  经调查核实,赵某作为发包人将工程分包给无资质的焦某,焦某实际承担工资发放和医药费垫付等责任,二者与老张存在明确的用工关联,相关证据的固定为案件突破奠定了基础。一审法院最终判决焦某、赵某连带赔偿老张各项损失46.6万元。

  “市域通办”解跨域难题

  就在老张等着拿钱买药时,赵某不服一审判决上诉。按照政策规定,老张应当到受理案件法院所在地的新乡市法律援助中心申请法律援助,对腿脚不便的老张而言,往返申请耗时耗力。

  长垣市法律援助中心了解情况后,立即启动“市域通办”流程,老张在长垣提交法律援助申请材料后,法律援助机构通过内部协作机制很快完成了后续审核、流转等程序,当天老张便收到新乡市法律援助中心的受理审查通知,实现了维权“不断档”、服务“零距离”。

  “点援制”护权益延续

  “我就认郭律师,他最清楚我的事!”得知案件要上诉到市中院,老张急得给长垣市法律援助中心打电话。因案件历时十四年之久,涉及伤情鉴定、土地租赁协议、多方责任认定等复杂问题,郭律师不仅熟悉案情,还能耐心听他“掰扯”细节,换律师意味着要重新复述伤痛经历,这让他犯怵。

  长垣市法律援助中心将老张的“点援申请”报送新乡市法律援助中心。考虑到案件涉及大量工地细节取证,且老张对一审律师高度信任,新乡市法律援助中心依据“点援制”规定,指派郭律师继续承办该二审案件。目前,该案件二审庭审已结束,正在等待判决结果。

  从“援检联动”凝聚维权合力,到“市域通办”打破层级壁垒,再到“点援制”贴合劳动者需求,这套机制的顺畅运转,让像老张这样的劳务受害群体,在复杂的诉讼程序中感受到了法律的温度与效率。长垣市司法局通过创新服务模式,构建起“前端支持起诉、中端跨域协作、末端精准服务”的全链条服务体系,切实解决了劳动者维权过程中的“取证难”“跨域难”“信任难”等实际问题,用实际行动践行了“司法为民”的初心使命。

附件:

责任编辑: 朱剑
中华人民共和国司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