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627号
2025年9月23日,法律援助律师宋伟强致电受援人何女士:“你好何女士,我是你的法律援助律师宋伟强,你申请的因公司欠缴社保,导致住院费用不能报销,产检费和生育津贴不能申领的法律援助等问题,郑州市法律援助中心指派我帮你走法律途径,解决你的诉求……”何女士说:“这么快就获批法律援助了!这效率!真中……”
9月22日, 何女士通过在“郑好办”App的劳动仲裁板块提交立案申请时,勾选了法律援助需求申请,并提交了相关资料。郑州市司法局法律援助中心审批工作人员在郑州市政务服务四级联动系统上快速完成了对其联办件的审批,让何女士真切感受到了高效政务服务带来的便利。
在数字化浪潮的推动下,政务服务的创新变革不断及时适应着群众日益多元化的需求。郑州市司法局与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以“郑好办”App为关键载体,于2025年9月创新性地推出了“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司法行政”机制,为劳动者维权开辟了一条高效、便捷的全新路径。
郑州市司法局和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深度协作,全力打造“一键维权、双轨并行”的服务新模式。这一模式在劳动仲裁板块创新性地上线法律援助功能,劳动者在提交仲裁申请的同时,可一并申请法律援助。这一举措紧紧围绕群众需求,将矛盾化解与法治保障有机融合,真正践行了“数据多跑路、受援者少跑腿”的先进服务理念。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司法行政”机制极大地畅通了劳动者维权的绿色通道。有效降低了当事人的维权时间和成本,显著提升了劳动仲裁的处理速度,为符合条件的劳动者,尤其是贫困劳动者,提供了及时、高效的法律援助保障。郑州市法律援助中心负责人马艳艳介绍,线上审核通过后,法律援助中心会迅速指派法律援助律师介入,指导劳动者收集证据、参与调解,这一做法有效提升了仲裁成功率。更为关键的是,仲裁过程中一旦发现新的争议焦点,能够实时反馈至法律援助团队,以便及时调整维权策略。这种“仲裁定分止争、法援兜底保障”的闭环设计,让劳动者在维权过程中既能体验到仲裁的高效,又能享受到法律援助的全方位守护。
为进一步深化线上联动同步协同机制,实现资源的深度整合与服务的全面升级,郑州市司法局与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以“郑好办”App上线劳动仲裁与法律援助功能为重要契机,积极开展两方面工作。一方面,通过打通后台数据共享通道,建立起案件信息互通机制,实现了仲裁受理与法律援助审批的协同办理,与线下“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司法行政”工作形成了强大合力;另一方面,以案件办理为核心抓手,司法局对重大疑难案件进行全程指导和法律适用分析,定期发布典型案例汇编,并组织专题研讨培训,有力促进了裁审标准的统一。“人社+司法”机制不仅进一步规范了劳动仲裁程序和法律援助服务标准,还推动建立了更加科学、统一的劳动权益保障工作规范体系,全面提升了劳动者维权服务的专业化水平和处置效能。
值得一提的是,“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司法行政”机制充分依托“郑好办”App的智能预审功能,实现了仲裁申请书文书模板的自动生成,这一功能大幅降低了群众的使用门槛,让群众能够随时随地便捷地维护自身权益。同时,系统创新性地嵌入智能“法律机器人”,提供7×24小时全天候法律咨询服务,实现了维权问答的即时响应,将政务服务真正延伸到了群众的指尖,打造出了“不打烊”的权益保障体系。